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组织青年学生以主题领学、集体研学、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专题学习,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重要文章和重要回信的热潮,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誓言在祖国热土续写新时代“钢铁摇篮”的能环篇章!


学院团委副书记张志鹏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青年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能环学院团干部,我将倍加珍惜为党做青年工作的宝贵机会,不断提升政治能力、理论素养、群众工作本领,心无旁骛干好本职工作,一方面,要充分依托学校共青团优势平台资源和思政内容供给,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认识和涵养“矢志报国、百炼成材、铸就脊梁”的“钢铁精神”;另一方面,用心用情办好各类思想引领活动,培养青年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和专业报国志向,引导青年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团长、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王瑞梓表示,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倍感振奋,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那段支教日子中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我的眼前。2020年,我作为学校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前往西藏拉萨开展支教工作,在支教的一年中,我躬耕教坛,用粉笔帮助孩子们描绘梦想的轮廓。在那里,我看到了东西部教育的差距,也看到了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同时,我意识到孩子们心中的那束渴望的光需要更多的青年去守护。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辅导员,同样走上了育人道路,未来,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引导广大青年继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走到西部去,走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在西部热土上生根发芽。
学校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成员(现服务于伊宁市第十九中学)、2020级本科生额尔登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让我心潮澎湃。作为一名从新疆走出去又坚定回归的学子,习近平总书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正是我选择扎根家乡、投身基层教育的初心写照。开展支教工作以来,我深刻感受到基层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信念的播种。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更加明晰肩上的责任——青年当以奋斗为犁,深耕脚下的土地。未来,我将继续以“胡杨精神”为指引,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用耐心与智慧为边疆孩子打开更广阔的视野。与千千万万志愿者同行,我们不仅是教育的传递者,更是希望的播种人。我愿以青春为笔,在新疆这片热土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与答卷!
学校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2021级本科生刘永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谢依特小学支教志愿者过往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为全体青年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路照亮了前行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让我的心潮如江河奔腾,久久不能平息。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心中满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把这份对西部的炽热情感化作春雨般细腻的教育力量,融入每一堂课,每一句讲解之中。我深知,教育是点亮未来的火种,而我,愿做那手持火种的引路人,为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热爱自然的下一代,贡献出自己全部的热情与智慧。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绽放绚丽光彩!
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刘浩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支教志愿者的回信,字里行间饱含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与深情嘱托。回信中“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的号召,不仅是对支教志愿者的肯定,更是对全体青年的动员令。新时代青年以教育为纽带,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用知识播撒希望,用奉献书写担当,生动诠释了“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信中强调的“厚植家国情怀”“发扬奋斗精神”,既是青年成长的航标,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我们当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勇担先锋,以实干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召唤。习近平总书记“到祖国需要处发光发热”的嘱托,激励我们既脚踏实地耕耘学业,更放眼长远锚定担当。吾辈当以支教志愿者为榜样,以今日之汗水浇灌明日之理想,让青春足迹在强国征程上绽放最绚烂的光芒!
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杨博玮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既是对新时代青年奋斗方向的指引,更是激励我们勇担使命的精神火炬。文章中,“挺膺担当”四字令我尤为触动,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投身实践。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深知使命在肩,既要夯实专业本领,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练就过硬能力,更要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以青春智慧服务社会发展。今后,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指引,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院团委组织部负责人闫新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的殷殷嘱托让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更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躬逢伟大时代,我们这代青年既要立鸿鹄之志,胸怀“国之大者”的格局,更要积跬步之功,夯实“民之所需”的根基。循着总书记指引的航向,对标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奋斗足迹,我将以“能源报国”的赤子丹心熔铸三个坐标:在理想信念中锻造“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政治定力,在能源领域里淬炼“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新本领,在科研实践中培育“要留清气满乾坤”的学术品格。聚焦“双碳”战略主战场,誓把青春汗水挥洒在祖国大地上,以青春之我兑现“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
学校“十佳志愿者”获得者、2023级本科生林纾宇表示,“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后,我深受触动。他们是时代的先锋,用行动诠释着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现代化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知能源与环境事业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在“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肩负着推动绿色转型、守护绿水青山的重任。我将立足专业,以科技助力基层发展;同时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在基层实践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未来,我定以他们为榜样,让青春在祖国建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绚丽之花。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未来,能环学院青年学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指引,以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为榜样,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事业中,努力成为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