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机械工程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答辩先后在冶金楼616与机电楼1020顺利举行。答辩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郭虹延,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马煜轩,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许师旸,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邱越,创新创业学院辅导员张鸿阳,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辅导员韩沐妍担任评委老师,对参赛团队进行点评和指导。本次答辩机械工程学院共有41支队伍分两批参加。

两场专项答辩不仅是同学们集中展示的舞台,更是交流成果、互学互鉴的重要契机。评委老师们围绕实践价值、过程设计、成果质量和答辩表现进行点评与指导,助力同学们更好地展示风采。
在红色寻访专项中,北京科技大学八秩星火机械丹心社会调研实践团的3支小队走访了红色历史基地、军事展馆等地,通过深入调查当前军事发展现状,探寻科技力量在红色征程中的发展历程,让历史脉络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在社会服务专项中,北京科技大学萌芽育 “健”·科普实践团赴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等6个省市以性教育、防艾、禁毒等内容为主体,多方位进行科普活动,累积宣讲56场,覆盖人数超过5000人。其实践团事迹曾被央广网,新华网,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等权威媒体报道。

爱在夕阳暖阳心桥实践团深入基层,倾听、理解和关怀老人,通过制作宣传手册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实践事迹被凤凰网、中国网、中华网先后报道。
在文化传承专项中,北京科技大学机源四方实践团的9支小队,以“科技赋能非遗”为核心开展实践,实地访谈十余位非遗传承人,亲身学习非遗文化,联合制作了高2.7米、直径0.45米的盘龙柱工艺品;同时先后调研思灵机器人、小米、北京起重机械研究所等多家企业,发掘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潜力。本心研续藏岭遗韵实践团以“非遗调研+支教赋能”的模式,在西藏开展实践。实践中,走访20余位非遗传承人,深度调研擦擦、觉木隆藏戏等4项非遗。相关事迹获10余家媒体报道,国家级报道单篇浏览量破10万。

在科技创新专项中,科创星光智启未来·阈跃实践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打通高校对接中小学生科普“最后一公里”。构建“高校研发-社区普及-公益赋能”的科普模式,在实践中运用自主研发的爬壁机器人教具进行超100课时的科普,并与两大企业建立第二教育基地。
在乡村振兴专项中,孟子居智耕京华实践团在北京市顺义区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实践。实践团完成6场政企座谈、6个村庄走访,形成详实调研资料并搭建了林下经济网页与乡村实践小程序,破解了当地农产品宣传、销售渠道单一的难题。
机械工程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落实校团委工作要求,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主线,形成了“基础课堂 + 实践外延” 双向并行的实践模式,秉持着“从社会需求中来,到社会服务中去”的实践态度,围绕红色寻访、社会调研、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主题,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用青年力量推动时代发展,在服务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展现青年人的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