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系新闻 -> 正文

智能学院2024-2025学年研究生特种奖学金答辩会圆满举办

发布日期:2025-10-16

10月15日,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2025学年研究生特种奖学金答辩会于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

学院党委书记陈大鹏,副院长刘红敏,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阳,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徐婧林,认知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系副教授袁兆麟,智能无人系统研究所副教授王耀祖,研究生辅导员郭子萱、张泽洋、王昕冉及各年级学生代表出席本次会议。学院2025级新生到场观摩,共同领略榜样风采,感受科研魅力。答辩会由2025级硕士研究生刘腾远主持。

本次答辩表彰在思想品德、科研创新、综合能力等方面表现卓越的研究生典范,激励广大学子见贤思齐、笃学不倦,在科研道路上勇攀新高、追求卓越

答辩环节中,来自智能学院不同研究方向的22位候选人依次登台,以清晰的逻辑与凝练的表达,通过PPT全面展示了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成果与成长。从脑机接口、三维感知、多模态生成到微型机器人、地震监测与智能医疗,每一份报告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闪耀着青年科研人的专业追求与探索热忱。

日夜耕耘,凝结为台上的从容自信;点滴积累,汇聚成科研路上的坚实足迹。他们虽身处同一学院,却奔赴在不同赛道。刘泓君在智慧医疗与脑机接口中深耕时序信号分析,刘鑫润聚焦三维目标检测与复杂场景感知,林旭锋致力于分布式状态估计与系统安全,赵成熠探索低空影像感知与机器人系统集成,李雪梨深入视频理解与行为分析,李蓬发优化语义通信与深度学习系统,李甜慧攻坚遥感图像目标检测,宫志成开拓多模态生成与视频重建,李岩解码脑电信号与机器学习应用,张路设计微型扑翼飞行器与控制系统。他们以科研为舟,以热爱为帆,在攀登学术高峰的征途中砥砺前行,在工作实践中绽放光芒。

作为先行者,他们以扎实的成果与昂扬的姿态,激励着更多学子并肩同行、勇敢逐梦。肖紫月融合地震动场分析与农业机器人,李子昂构建轻量化地震监测模型,杨铭研究飞行器编队控制与协同决策,申龙推进图形学流体仿真与医学交叉应用,杨思雨探索脑机接口与虚拟现实交互,张世旭开发BCI脑控与智能系统,张旭东致力于多目标跟踪与开放词汇检测,王嘉伟研究时序语句定位与视频语义理解,杨坤霖聚焦计算机视觉与多媒体内容分析,张雅琦攻坚视频时序动作定位算法,崔荣基构建微型机器人端到端导航系统,毕雨浓研发无人车导航与决策模型。他们以多元的研究路径与坚定的学术追求,共同诠释了“知行合一,求真笃实”的科研精神。

随后,学院党委书记陈大鹏作总结讲话。他高度肯定了候选人们在答辩中展现的科研素养与创新精神,特别赞扬了大家将个人理想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的担当意识。陈书记指出,科研不仅是成果的积累,更是对未知的持续探索与自我超越的过程。面向未来,他对学院研究生提出三点期望:一要“立大志”,胸怀国之大者,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二要“练真功”,兼具坐稳“冷板凳”的定力与“敢闯敢创”的锐气;三要“守初心”,保持谦逊进取,做永不停步的攀登者。他勉励全体研究生“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书写无悔青春。

会议最后,主持人公布答辩成绩。全体答辩选手与评委老师合影留念,共同记录这份荣誉与成长的见证。

研究生奖学金不仅是对学术成果与科研精神的认可,更是激励全体研究生不断追求卓越、勇担使命的动力源泉。智能学院的学子们将以获奖同学为楷模,在科研征途中笃行不怠、持续攀登,以智慧与热情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科技华章。

逐梦科研路,智汇新征程。让我们向每一位勇攀科研高峰的智能青年致敬,愿你们在追光的道路上心有所信、行有所向、终有所成

智能学院2024-2025学年研究生特种奖学金答辩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