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AI赋能传统的设计理念,在社会实践初期,经过大量调研和文献阅读,索行文研纹科技创新实践团决定开发一款名为“纹创”的APP。一系列小组讨论后,团队明确了产品目标: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为目标,借助人工智能和图形识别技术,辅以大量模型训练,降低创作门槛,为社区提供低成本,多选择的设计方案,让“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切实做到科技服务社会。
在筹备阶段,宣传组针对社区街道和企业设计了访谈提纲,并在线上发布问卷进行问卷调研,同时也完成了宣讲ppt制作、推送制作、微电影脚本撰写等任务的推进。技术组经过调研与讨论,确立了全面科学的纹样分类方案,构建完整的数据集。并且分工学习各种后端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API设计与实现、服务器部署以及数据安全与备份等方面的内容,优化APP的各项功能。
小队分组前往大钟寺博物馆,回龙观与龙腾观街道社区,白塔寺,文物遗产局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收集了相关资料,运用到软件的设计当中。成员们还对街边游客和帝都绘创始人宋壮壮老师进行了采访,与创空间的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了解到纹样文创的设计需求,获得了专业人士的意见,运用到后期产品优化中。

7月25日上午,文研纹团队与兴安实践团达成合作,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纹样科普,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乡村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纹样知识,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宣传方面,小队累计发布原创推送9篇,累计浏览量3500+,转发量300+,发布产品宣传视频以及短视频三条,浏览量2000+,新媒体矩阵多平台运营,抖音、B站、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同步更新,累计阅读量800+,微电影拍摄进程过半,调研图片被北科大青年转载。技术组成员对APP进行的多次打磨,精心设计了APP的UI界面,提升流畅度;利用OpenCV库的广泛功能,生成各种文创产品的预览效果图;收集了上万张纹样图,自行创建完善数据集,不断训练模型与优化算法,app纹样识别系统的准确度已提升至70%。制作了HTML5展示网站,详细呈现了项目背景、团队成员、功能演示等内容。

展望未来,宣传组将完成微电影的拍摄任务,制作调研视频,根据工作记录完成每日推送,走进社区,面向大众,进行纹样科普宣讲以及app使用展示;技术组也将不断优化纹样识别准确度,进行模型训练,精进文创生成技术,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纹样文化体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科技赋能,纹创未来,文研纹始终在路上。

(责编:王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