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教育实效,秉着“辛勤努力育新人”的理念,从“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开展“钢筋铁骨干起来"系列活动,钢小伙、铁姑娘们积极参与,反响强烈。
一、在生活劳动中形成良好习惯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长久以来我们都对劳动者充满了敬意和赞美。“钢小伙,铁姑娘“在田间耕作,在林中除草,用双手创造美食,用辛勤换来清洁。
过去的一年中,我院累计开展生活劳动主题活动23次,累计参与367人次,涵盖厨艺比赛、旧物焕新、田间劳作、环境清洁等多个方面。在持续开展的日常劳动中,同学们不断强化劳动自立意识,巩固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在生产劳动中锤炼专业技能
知行合一,熔钢铸魂,冶金学子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专业服务、创新创业领域深耕,将知识赋予实践,用劳动赋能未来。


深入工厂,观察,交流、实践,联想,从经典案例中汲取经验,劳动中碰撞火花,实干中磨砺意志。


走入基层,用爱支教,用自己的热情点亮孩子们的“微梦想“。


Srtp深入学科基础,探索专业领域。冶金科技竞赛、钢铁模拟冶炼大赛、“挑战杯”、“摇篮杯”,冶金青年的身影活跃其中,“钢铁意志”的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科研枯燥、前途漫漫,毅然勇担社会之责,以劳动铸就钢铁脊梁。
三、在服务劳动中强化社会责任

从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会到北京科技大学周年校庆,从抗疫一线到救灾后勤,都能看到钢小伙、铁姑娘的身影。他们用激情温暖了寒冬里的五棵松,以周到的服务保障校庆活动的圆满进行。志愿接棒,为疫情防控添力量,挺起新时代的“钢筋铁骨”。




依托第二课堂实践基地,冶金学院组织志愿者前往敬老院、自闭症儿童成长中心为一些弱势群体送去特别的关爱和帮助。
石油大院、安慧里科技助老志愿服务活动自2019年起持续开展,覆盖人数1302人次,累计发放工时总量4179小时,受到广泛好评,荣获北京科技大学道德风尚奖、北京科技大学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奖等多项荣誉。志愿者们耐心地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讲解科技产品的使用方法,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让老人们享受到更加便利多彩的生活。
寸草春晖敬老志愿服务,更是传递着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自2017年开展以来,覆盖人数896人次,累计发放工时总量3584小时,志愿者们陪老人聊天、下棋,为他们带来了欢乐和陪伴。
九力国际儿童成长中心的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则为那些星星的孩子们带去了温暖和关爱。志愿者们用爱心和耐心,陪伴他们成长。
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弱势群体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也让志愿者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依托“学雷锋“志愿服务七彩行动,学院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联合街道、对接社区,持续开展“钢铁侠”冶金楼清扫、科大社区、垃圾分类、五道口引导志愿服务活动,该学年累计开展相关活77次,涵盖志愿者人数381人次,反响热烈。在清洁环境、协助维护社区秩序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强化了社会责任、培养了良好的社会公德。

在未来,学院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新劳动实践形式,完善劳动教育实践环节,构建劳动激励机制,传承我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三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钢筋铁骨干起来”,为培养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和钢铁脊梁做出更大贡献!
彩蛋儿:钢筋铁骨往这儿看
——致敬“令人安心的冶金楼守卫者”
楼层管理安全员:张宗纲
当人们还在温暖舒适的床上
享受着昨晚美梦的余味之时,
他已早早地开启了
那一扇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
岗位事迹:
张师傅自2010年进入冶金学院工作以来,立足平凡的岗位提高自我、扎实工作,努力超越“职能”成就“万能”。十四年来,张师傅发自内心地热爱着冶金楼和师生集体,有一次,张师傅在实验室为救女孩自己被烫伤,他却说:“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和错误,这伤受得值。”
23时30分,有的楼层等已经全灭了,有的楼层仍旧灯火通明,然而他在牢牢锁紧那自己坚守的大门之后,依旧没有停歇,巡视楼层,他忙得只能给我一个背影,张宗纲师傅用自己的双手与身体,守护着冶金楼这座传奇而有神圣的殿堂。


(责编:王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