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系新闻 -> 正文

能环学院研究生“朋辈力量”系列第一期——十佳学术之星分享会

发布日期:2023-12-14

为激励广大研究生坚定创新追求、坚守科学精神,12月14日上午,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围绕新生需求特点和成长规律,特邀请第十九届校级硕士十佳学术之星陈浩、成浩丹为学院2023级硕士新生做科研经验分享,帮助同学们更好规划科研生活,激发科研潜能。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杨志伟,硕21级辅导员王瑞梓,硕22、23级辅导员马静以及全体2023级硕士出席分享会。

陈浩把科研比作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从方向选择,上手实操,投稿论文,其他建议四个方面展开分享。“科研首先是大佬提出一个新的idea,然后不断有人做方法上的改进与提升,慢慢到达一个极致趋于饱和,此时就需要有更大的创新和想法,我们硕士能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前人的大框架下做一下小修补,而不必追求开山派,导师的作用也主要在于方向上的引导,剩下科研的小细节问题需要自己解决。创新需要我们多读经典文献,复现大佬的思路,从而学习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碰撞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实现创新。科研需要与人有各种交流,不要封闭自己,遇到不会的找懂的人问问。同时不要畏惧困难,该放松时还得放松,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成浩丹详细介绍了英文文献的撰写,从写作经验和科研心得两个方面展开了分享。写作经验上,成浩丹从初稿,修改,选择期刊,附加文件,返修五个点提供了详细的建议和指导。强调要做到理解课题,写作时遵循what-why-how原则,保持摘录整理的习惯,注意投稿及返修的各种小细节等。科研心得上,成浩丹认为首先要有努力,坚持的品格,其次要有规划性。注意团结协作,有被拒的勇气,焦虑时就去行动,保持稳定向上的情绪和乐观积极的心态、锻炼强大的内心,同时提高做事效率和专注度,接受各种情况,习惯并突破自我;规划上,无论是否读博,都要好好完成科研项目,顺其自然,尽力而为,因为认真做好一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很酷很美好的事情!

通过此次分享会,相信很多研一学生能够在榜样的分享中汲取智慧,在科研写作方面收获颇多,并将所学凝聚成科研道路上的前行动力,在属于自己的学术赛道里,展示出最亮眼的学术风采。

(责编:李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