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评选答辩展示活动于学术报告厅进行,全校共20个候选研究生集体参加答辩,从中评选出了10个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和10个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提名奖。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3名候选研究生经过激烈的角逐后脱颖而出,成浩丹硕士、陈浩硕士荣获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郭仕权博士获十佳学术之星提名奖。

成浩丹,能环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于庆君,作为大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梯队的一员,在应用于柴油车尾气氮氧化物净化领域的小孔分子筛材料性能的提升和能耗的节约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硕士在读期间公开发表SCI学术论文三篇,其中一区Top两篇,总影响因子约30。参与科研项目有8元环分子筛合成技术开发、柴油车冷启动“双高”型NOx被动吸附剂的构筑研究、以及NOx被动吸附剂新型吸附位点创建及影响因素网络构筑等。参加两次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并发表会议论文一篇。曾获校十佳学术之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雪迪龙奖学金、硕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三好研究生称号等荣誉奖项。

陈浩,能环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存海,作为智慧能源梯队的一员,致力于深入研究辐射制冷领域,并以此为主攻方向,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硕士在读期间公开发表SCI学术论文4篇,其中一区Top两篇,总影响因子达28.2。在聚焦辐射制冷领域研究时,注重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设计并制作了基于辐射制冷的热电装置,并建立了对应的物理及数学模型,通过不断优化该装置,提高其性能和效率,使其研究成果更加具有实际可行的应用前景。曾获北京科技大学十佳学术之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优秀三好研究生等荣誉奖项。

郭仕权,能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导师:李从举,作为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梯队的一员,主要从事纳米纤维、MOFs材料、电催化以及燃料电池的相关研究。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SCI/EI学术论文8篇,含共一1篇,中科院一区4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3,其中,EI论文发表在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特刊上,并参与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授权。同时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及墙报展示,包括“2023北京国际环境技术大会”以及“第九届全国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学术会议”。曾获校十佳学术之星、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优秀墙报奖等荣誉。
(责编:吴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