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向,不惧路长

个人简介
武佳伊,女,2001年12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2020级学生,导师为高西峰老师。现已保研至南开大学攻读专业型硕士学位。曾获国家奖学金、人民特等奖学金、“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青学二十大专项赛)特等奖、第九届“互联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北京赛区)二等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专项赛银奖、第二十三届“摇篮杯”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团支书、暑期社会实践十佳标兵、寒招及暑期社会实践金奖等多项荣誉奖励。曾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一项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现已顺利结题。曾担任北京科技大学广播台新闻部部长、外国语学院团委办公室副部长等,现担任日语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日语2001团支部书记。
习——立足专业,勤奋中夯实语言基础
大学期间,秉持一丝不苟的求学态度,她认真学习日语专业相关课程,善思笃行,稳步前进,现已通过日语专业四级、日语N1、英语四六级考试。曾前往中南大学完成一学期校际交换,大三学年综合成绩位列专业第1。她认为分数与排名并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重要的是掌握专业知识与本领,砌稳第一块敲门砖。大学以前,武佳伊并没有接触过小语种学习,四年下来,她从假名文字、发音方法、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逐渐学到语言互译、语种比较、中日文学对比……通过日语这门语言开辟了更多知识领域,进行跨文化交流,表达自己,进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努力用语言打开认识更广阔世界的窗口。

在图书馆与外语楼耕耘的每一个日夜,总有许多“同行者”相伴,武佳伊时常被北科浓厚的学习氛围触动着、鼓舞着。无论是在忙碌的考试周还是平常的节假双休日,在北科奋斗扎根的时光永远不会孤单。
研——敢闯敢试,探索中提升能力
在科研方面,走进研究性学习,垒起第一片兴趣瓦。她曾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一项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结合专业所长,探究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模态创意传播路径,力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诗经》的文化内核与国风之美。这段经历切实提升了她的文献检索、调研分析能力及学术实践和应用能力,同时在跨文化传播方面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此外,武佳伊还着眼于中日语言词汇对比及偏误分析,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学术论文,深化自我要求,注重跨学科学习,专注第一个科研关。

在竞赛方面,武佳伊发挥专业语言表达优势,借助我校广阔平台与优质资源,积极参与“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青振京郊专项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赛事。参与构建“四体两翼”的公益帮扶模式,凝聚大学生、高校、公益组织、医院四个主体所形成的社会合力,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助力基层医疗建设发展;她基于“日语是当前学习基数最大的小语种”这一市场现状,与团队合作建立个性化日语学习产品及教学模式,将日语学习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升专业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和不同专业的伙伴组队、参赛、备赛,是她在北科美好且珍贵的记忆。在此过程中她也有更多机会了解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多维度的知识,拓展视野,从团队中收获了宝贵友谊并且得到了自我提升。团队最终获得了“挑战杯”青学二十大红色专项赛特等奖、“互联网+”市赛二等奖、三等奖、“挑战杯”专项赛银奖等优异成绩。
行——寻找定位,磨砺中坚定热爱

北科的学生工作让武佳伊有机会在责任与担当中成长,在平衡与历练中前进。她先后担任外语2004团支书、日语2001团支书、校团委组织部干事、外国语学院团委办公室副部长、校广播台新闻部部长、日语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不同的角色也带给她不同的成长。

结合支部专业特色,武佳伊带领支部开展日语学业规划、留学经验分享等形式丰富、内容充实的主题团日活动,通过专题学习积极落实主题教育,深刻领会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等时代内涵;带领支部获评崇尚实践等主题团日优秀团支部、文艺主题团日三等奖,与支部成员在携手奋斗中感受团结力量,努力让班级每位同学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为日语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她参与组织支部理论学习、实践服务活动、所在支部荣获北京科技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学生党支部、首批“一融双高”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2年北京高校红色“1+1”展示评选活动北京市级三等奖等荣誉。

发挥专业优势,以知促行做贡献。她曾在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担任日语教师,为4-6年级同学累计授课18课时,负责日语基础知识与文化方面的教学,具体包括日语五十音图、假名书写、初级日语词汇及日常用语等内容。以教促研,教学相长。这段教育实习经历切实提高了她的日语授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使她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她更加坚定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念,决心用毕生所学去授业解惑。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武佳伊作为“灰雀”医疗移民调研实践团的队长,携手团队一起为异地就医患者和儿童进行心理、物质、教育等多方面的帮扶。

今年暑期,她在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进行翻译实习工作,深度了解了其他国家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提高了自身跨文化交流水平、用多种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需要我们理解背后的民族文化和知识背景。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保持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分析能力,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技巧和策略。此次实习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目前在语言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写在最后
“人的一生,要走多少路,才能确定前行的方向,在路上要遇到多少人,才能知道与谁同行。”在北科求学四年,收获良多。植梦于此,逐梦于此,感谢北科,为我们提供了看更广阔世界的平台;感谢各位导员与老师,给予我们试错与锻炼的机会;感谢同行的伙伴,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铸就更灿烂的集体。回望过去的大学时光,北科外院提供了众多的平台、资源、时间和机会让我可以重塑自己、充实自己。未来,在新的起点,我将秉承“求实鼎新”的精神意志,心怀感恩、保持进取、继续勇敢,在怀抱梦想中脚踏实地向未来!

(责编:李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