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新生建立对大学的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大学观,将“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为国奉献、钢筋铁骨”作为自觉追求和笃定信仰,根据学校相关课程安排,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23年9月22日-10月13日,面向新生持续开展“我的大学观”新生成长对话课及“认识北京科技大学”课程,分别以小班研讨和大班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参与课程,取得较好成效。



学生课前思考、嘉宾同台研讨,充分焕发课堂活力
“我的大学观”新生成长对话课开课前一周,利用年级骨干例会积极向各班级骨干解读课程方案,让班级骨干成为信息传播员,动员班级学生思考“我眼中的大学”“大学生活应该怎样度过?”等问题,要求学生带着答案进入课程。课程中,让班级骨干成为氛围引导员,带头回答课程问题,活跃课程气氛,回应课程互动,带动班级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




学院为各新生班级配备新生引航团:选聘青年教师作为新生引航导师,关注班级学风情况、给予班级学生学业指导;选聘同专业毕业生校友作为新生引航校友,帮助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拓宽班级学生校外课堂视野;选聘本学院大四年级在校学生作为新生引航学长,促进新生学风建设、指导新生骨干开展活动。课程邀请新生引航团与新生同台研讨,在不同维度碰撞思维的火花,为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答疑解惑,有效开阔了新生视野。






课程结束后,充分用好各班级微信公众号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课程体悟,各抒己见,畅想未来,让课程不局限于教室之内,更深远地发挥课程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课程作业,梳理规划、确定目标,在大一学年结束、大四学年结束时开展回顾,形成教育闭环。





了解学校历史、梳理学院沿革,充分激发北科精神新特质
“认识北京科技大学”课程旁征博引,由浅入深。以每位新生都十分熟悉的5G钢录取通知书进行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发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的感受,带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随后通过胡正寰院士的事迹徐徐展开,带领学生了解校徽、校训、学校优良传统和“钢铁摇篮”“钢小伙”“铁姑娘”等词汇的由来,从而了解学校历史。

随后梳理学院沿革,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校便已开展智能学科方面研究,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专业自信、爱院荣院。从学生们熟悉的新生引航校友、新生引航学长的在校优秀经历开始讲起,再扩展到已经成为国家科技、经济、教育等领域的栋梁和骨干,引导学生规划未来蓝图、展望未来新征程。

课程中,仔细学习习总书记给学校两封回信精神,介绍学校在关键领域解决新时代“卡脖子”难题的真实案例,了解“钢铁摇篮”的前世今生,生动诠释北京科技大学七十余载“因钢而生、依钢而兴、靠钢而强”,引导新时代的北科学子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奉献青春力量。

追求卓越,勇于争先。下一步,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将持续教育引导新生坚定信念、笃行不辍,明确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瞄准人工智能发展前沿,做好“顶天立地”研究,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做出贡献!
(责编:王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