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开展的“96级校友杯”北京科技大学第七届“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决赛中,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生张棚、2022级硕士生杨毅在导师臧勇教授的指导下,分别摘得一金一银!
张棚,男,中共党员,机械工程学院成形与仿真梯队22级博士研究生,师从臧勇教授,研究方向为仿生蛇形机器人。曾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1)、优秀三好研究生(2020、2021)。

杨毅,男,机械工程学院成形与仿真梯队22级硕士研究生,师从郜志英教授,研究方向为以折纸结构为基础的软体仿生机器人。

张棚以“学校所有出入口的人脸识别系统”为引入,向观众提出了“智慧校园系统是如何对三万余名小贝壳进行识别”的疑问,从“看见你”“记住你”再到“找到你”逐步实现人脸识别,生动有趣地阐述了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与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

“看见你”和“记住你”是机器人信息储存的过程、为了实现“找到你”的目标,他通过重塑列向量、奇异值分解、平均脸求解和特征脸重塑四个点,讲述了这种“重塑-分解-再重塑”的数字化分析手段进而确保了机器人能够实现“一点一点找到你”。
机器人“一点一点找到你”的本质反映了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有机结合,“看得见、记得住、找得到”也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向之一,在下一步的研究中,他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机器人的数据驱动研究,一点一点更精确,才能保障一点一点找到你。
杨毅以折纸飞机游戏和折纸艺术为引,讲述了折纸这项传统艺术在现代工程领域的一个应用案例,即折纸仿蠕虫机器人,并进一步讲述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前景。

折纸结构是受到传统的折纸技艺启发,拥有可以在不经破坏的情况下于二维平面和三维结构间进行形态切换的结构。折纸仿生机器人是以折纸结构为基础,模仿自然界不同生物的形态学和运动学原理的一种软体仿生机器人。本课题致力于基于不同折纸结构设计折纸仿生机器人,并对其开展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和优化。
近三年来,机械学子在“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中累计获得5金1银的好成绩,机械师生秉承着“做精学术研究,做好学术共享,做出学术成果,做实学术转化”的理念,积极发扬“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努力讲好北科故事!
机械学子将继续传承“钢铁雄鹰”精神,向榜样学习,继续躬耕于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继续贡献力量!
(责编:梅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