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系新闻 -> 正文

喜报!机械工程学院捧起“摇篮杯”!

发布日期:2023-05-31

5月9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学第九届青年科技文化节开幕式暨第24届“摇篮杯”冠军争夺赛在学术报告厅举办,机械工程学院成功捧起第23届“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最高集体荣誉“摇篮杯”。


在本届“摇篮杯”创新创业竞赛中,我院学子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其中,由我院廖茂林等老师指导、李智同学担任负责人的“纤巧畅行:国际首创磁致伸缩自驱动小肠检测胶囊机器人”项目成功入围此次“摇篮杯”冠军争夺赛。


一、特等奖:纤巧畅行: 国际首创磁致伸缩自驱动小肠检测胶囊机器人,科技竞赛(生命科学)类,由李智负责廖茂林、苏烜、马莹老师指导。


项目简介:在“健康中国2035”战略的背景下,针对有线式内窥镜只能检查到大肠部分以及磁控式胶囊内窥镜在小肠环境中只能靠外部磁场才能运动且操作复杂的问题,本团队基于磁致伸缩自驱动技术,通过在胶囊内部设置激振器,创新性地使用超磁致伸缩材料作为动力源,自主研发了一款能够在复杂小肠环境中自如运动的自驱动肠道检测胶囊机器人,目前已取得3项专利,4篇论文,在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和预防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一等奖:深地蛟龙-基于微型机器人的井下物联网系统,科技竞赛(机械控制)类,由王嘉俊负责,廖茂林老师指导。


项目简介:入地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三大壮举之一,深部地层钻探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中国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目前由于深部复杂环境数据的获取能力不足,造成勘探难度高、风险大等问题。本团队依托MEMS传感器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探索“测-传-控”一体化方案,建立基于微型机器人的井下物联网系统,在深部底层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三、二等奖:基于视觉识别的多旋翼自稳载重无人机,科技竞赛(机械控制)类,由郑宇航负责,曾云甫老师指导。


项目简介: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旋翼飞行器被应用到各种领域中。但目前使用的航空飞行器在使用时存在着弊端,尤其是对飞行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因此我们的项目计划利用可二次开发的模块化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出可自主规划航线并自动飞行的四旋翼飞行器。并且,搭载自主开发的图像识别算法和可视化地面站,能够实现无人机的飞行状态的实时反馈以及飞控程序的自由切换,配合多种模块能够完成图像传输、物体载运、自动抛投等任务。

四、二等奖:基于姿态检测与关键点投票的摔倒分析系统,华为产业命题竞赛类,由陈思羽负责,吴秀丽、冯涛老师指导。


项目简介:步入21世纪以来,“老龄化”与“少子化”已成为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关键词。空巢老人数量的激增冲击着传统的养老模式,子女往往难以长时间看护老人、及时知晓紧急情况。老人独居生活中众多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加深养老焦虑,其中发生率高、重伤率高的老人跌倒问题更是不容小觑。老人跌倒事件常发生在家中。而跌倒之所以引起重伤,一方面是老人的身体机能退化,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摔倒后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与处理。因此,帮助子女尽快知晓老人跌倒成为团队的核心目标。基于OpenHarmony优越的分布式能力,团队构建了云边端协同一体化的系统架构实现产品功能。即云端的服务器数据库,边缘端树莓派,以及设备端摄像头与用户端手机APP协同工作。同时采用边缘计算将智能算法前置,最大化实现降能增效。

“摇篮杯”作为学校培育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蓄水池,是助力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重要抓手。北京科技大学第二十四届“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下设五项赛事:创意竞赛、科技竞赛、创业竞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竞赛、华为产业命题竞赛,获奖团队获得科技创新学分认定、保研加分、科技竞赛奖学金、专家指导和项目孵化等奖励和政策扶持。

机械工程学院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重大意义,始终牢记双创育人使命,不断创新双创育人模式,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科创人才培养辐射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

(责编:梅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