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系新闻 -> 正文

我院创新平台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首批“赛马争先”名单

发布日期:2023-05-31

近日,由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研团队牵头申报的“国家能源“多模式工业储能”技术研发中心”,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名单。

为推进能源革命战略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北京科技大学利用近70年积累的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积淀,牵头组建“国家能源多模式工业储能技术研发中心”,联合石家庄铁道大学、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国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特色和优势互补的科技企业共同筹建。

新型储能技术是柔性连接波动性、分布式能源供给和连续性、规模化能源需求的重要纽带,是重塑我国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国家能源“多模式工业储能”技术研发中心旨在发挥北京科技大学及其合作单位在以工业储能为核心的用能侧能效提升原创技术策源地作用,开发热/冷/质/电等多能源介质高效存储、高中低全温域覆盖的高效储能材料、工艺流程智能化匹配的快速响应能源储-放系统等多模式、规模化工业储能硬核技术,助力我国能源革命、制造业绿色升级和社会低碳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围绕我国“双碳”发展目标,持续致力于工业储能与节能基础研究、材料创新与技术开发应用,在工业能源高效转化与存储、新型能源系统、能源材料设计、化学储能、低碳流程能流优化等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目前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包括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绿色创新中心、工业节能与能效经济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环境与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先进绿色微纳能源系统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科技大学-伯明翰大学能源与环境联合研究和教育中心。本研发中心主任张欣欣曾任北京科技大学校长,现任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主题专家组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国家能源“多模式工业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将在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聚焦新型储能领域赛道方向,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试验示范,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引领新型储能行业技术进步。

(责编:梅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