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小组,实地研学在路上。学习实践六组,走进北大红楼,重回觉醒年代,感悟红色精神。

在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有一栋五层西式风格的古典建筑,建筑通体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称红楼。因曾是北京大学所在地,又被称为北大红楼。
红楼主要包括:
“经历近代各种力量救亡图存探索的失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唤起民族觉醒 构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高举爱国旗帜 形成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播撒革命火种 打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
“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 铸就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6部分主题展览
走进红楼,从红楼中门进入,“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的标题映入眼帘。随着工作人员引导,一张波澜壮阔的画卷慢慢展现在我们面前。

太平天国运动

新青年杂志
随着一步步深入,革命也越来越加深入,鲁迅,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的文章的发布,唤醒了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人们,敲响了黎明前第一声警钟。


五四运动
随着辱国条约签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最终五四运动爆发了。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旅程结束,望着一篇篇报纸,观看了一篇篇文章,我们如同从那个抗争不息,激情万分的时代走进又走出,看着学生们义愤填膺,每个人都如同成为游行队伍中的一员,“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一声声呐喊在每个人的耳边响起。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鲁迅,蔡元培,陈独秀等一位位伟人,是他们让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深根发芽,作为当今的青年更应该传承红色精神,让青马主义生生不息。

高海峰:今天,我们青马小组参观了共产党早期革命根据地- -北大红楼,在参加过程中,每当我看到革命先烈们救亡图存的事迹和油画时,我都会热血沸腾。特别是在看到五四运动时,我心中的激动和自豪无以言表。以前,我总是思考为什么先辈们可以如此,现在我明白了无非我们是中华儿女!
陆崎:今天我跟随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2206青年马克思学习小组参观了北大红楼。北大红楼原是北京大学旧址,现在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纪念馆,通过参观一间一间的房间,我体会到了国难当前时,青年们的热血与力量,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房间就是青年书写五四运动横幅的房间,满房间的横幅让我感到了青年们的爱国之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应忘记这样的五四精神,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刘哲:今天,我们重返五四的历史现场,对五四这代人进行精神打捞,摸索、反思、传承,再返回重构一个当下。我们继承的最重要的五四精神宝藏之一,就是青年精神,李大钊阐释其内涵:“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社会在前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也在不断进步,接续奋斗。在曾经的革命斗争中,我们看见了当代一个个“平凡青年”的年轻的面孔和我们一样,普通、稚嫩。他们本身并不理所当然是“英雄”,他们只是一群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为生民负重前行,为一个信念前行。
庞志展 今天一览红楼,用红楼中无不充斥着“热血”二字。展厅的顺序即是历史发展的顺序,我看见那些书写耻辱的不平等条约,比起只在历史书上看的条约感觉是不一样的,我甚至能看清条约上的每一个字,虽过了很多年,但每读一个字,心中就像有一根针深深扎入,也许我们并没有切身经历那些,但我们仍能感到这跨时空的绝望与痛苦。当我们看到近代我国的工人数是以330个,而到五四运动爆发的万级量词时,我看到清政府的短视,与孙先生领导下短短时间的发展差距之大,确确实实感受到人眼界的不同确实能产生巨大的差异,也绝不是危言耸听。当陈独秀先生的雕塑展现在我眼前时,我顿感眼前一亮,想想之前所了解的陈独秀先生的所作所为,我不禁给其深鞠一躬,其也是北大第一任文科学长,无论是在文学,教学,还是中国的发展都是功不可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其一个伟人,像李大钊,鲁迅等伟人不仅仅是其能力的突出,其身上敢做敢为,始终相信正义,坚持初心更是身为团员的我们需要牢牢记在心中的。
浑水虽难测,亦有摸石人。街行挥正向,黎暗破士涔。
(责编:梅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