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学院研究生学术表达能力,丰富本年度学术论坛内容,促进学院优良学风建设,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11月2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举办了第七届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本次比赛采用了线上形式,来自外国语学院的6位同学同台竞技,以讲述学,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出席本次比赛的评委有: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杨子老师、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曦老师、文学方向尹晶老师、语言学方向赵秋荣老师、英语 MTI 方向满海霞老师、日语方向王国强老师、德语方向刘冬瑶老师。

比赛过程中,来自外国语学院外应、文学和翻译的六名参赛选手或是单刀直入,或是娓娓道来,生动有趣地表达了各自的学术观点,在线讲述自己的学术成果,在短短的三分钟内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参赛选手演讲完毕后,各位老师们对选手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在肯定选手们的学术研究的同时还给予了选手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尹晶:选手们要注意选题的重要性,首先从选题上要有吸引力。其次,在内容上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切忌晦涩难懂,不知所以。最后,以中国服饰的学术研究为例子,研究内容要展示出中国内涵,多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增加趣味性。
满海霞:一、选手们要多加思考演讲的目的,会议汇报的形式。若数字过多,则体现不出思考的过程。二、学术三分钟可总结为四个字“有料,有趣”。选手们要思考怎样将自己的演讲表达的有趣并且丝丝入扣。学术三分钟强调引导性。三、展示的方式一定要有意思,内容要更加有趣,最好能对读者有实践性的意义。四、注意控制说话的语速,建议以娓娓道来和平稳的语调进行表达。
赵秋荣:一、学术三分钟的知识性和研究性要在趣味性之上。内容要包括研究的理念、过程和发现,要有深度。二、要选择内容有意义的选题。三、注意表达方式要有演讲的风采,区别于普通课堂展示。四、赛后要不断地思考和练习,尤其注意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
刘冬瑶:一、研究也可以增加一些社会关怀,提高人文温度。二、在开场和内容上,多以概念引入或者是提供例子。
陈曦:在学习工作日趋网络化的时代,学生们应逐渐熟悉和了解在线上与观众们互动交流的方式以及怎样在线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成果,职业专长,同样达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
杨子:参赛选手也应从宏观角度出发,选择能够展现外国语学院风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在有限的三分钟内将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来,打出外国语学院的亮点。
最终,英美文学方向的王慧(导师:梁晓辉教授)和外应方向的史可心凭借出色的表现在各位选手中脱颖而出,并将代表外国语学院参加校级选拔赛。
获取知识、探索真理乃学术必经之路,学术交流、思维交锋乃学术之道。本次举办的“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以学促长,为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养成交流习惯、提高表达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希望可以借助此次活动,让学术之风吹遍整个校园!
(责编:梅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