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经千年岁月淘洗,传承至今,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样凝聚悠久文化的节日中,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的同学们尊老助老、情系老人。为陪同老人欢度佳节,提升老人的幸福感,确保老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疫情封闭期间的社会服务作用,首钢老年福敬老院与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团委实志中心联合开展“情连敬老院,欢度端午节”线上端午晚会活动。

活动以视频连线为载体,打破空间上的隔阂。活动正式开始前志愿者们通过老人们聊天,了解了老人在敬老院每天的生活,活跃了场上的气氛,也拉近了与老人们之间的距离。随着两位主持人的介绍,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是志愿者们为老人们准备的丰富多彩的节目。转轴拨弦三两声,袅袅雅乐畅身心。志愿者根据老人们的喜好并结合当前时事,编排了一些乐观向上、富含正能量的节目。歌曲《平凡的一天》以及舞蹈《骁》用舒缓的歌曲,刚劲的舞姿,为老人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而活力动感的双人舞用属于北科学子的方式向老人们彰显了青年的朝气蓬勃与积极向上。由高工学子独立创作的小品《两只话筒》更是博得老人们一笑,用这轻松愉快的小品,点缀了老人们的生活。紧接着为老人们带来了最近大火的《爱你》以及《日不落》,紧跟潮流动感的音乐一起舞出志愿者们的风采。最后志愿者将过去一年中老人们满载幸福回忆的生活照片与自己翻唱的经典歌曲《甜蜜蜜》剪辑在一起,回忆过去点滴生活的同时也愿老人们甜蜜度过每一天。

志愿者们在准备节目的同时也准备了活动老人们参与。值此佳节,志愿者们设计飞花令,通过古诗吟对的方式,一同走进诗词的海洋,一起感受“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取“一”“花”等常见字眼,老人们积极回答。例如“满园春色遮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盎然生机,“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迈不羁,“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萧瑟落寞……多姿多彩的诗词世界,让老人们和志愿者们一起跨越千年和古人相遇,共同感受诗词的魅力。

皓首难掩弱冠志,娓娓缓叙往昔事。白头老人尚有青春之年,为梦想努力奋斗,为祖国付出汗水。这些故事也许平凡,但镌刻着一代人的记忆,时代的记忆深深烙印在个人的故事里。随即邀请老人分享他们的故事,王奶奶用她当年艰苦拼搏的故事让志愿者们明白了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志愿者们在倾听中感悟时代精神,收获成长。


青春就是从一代人的身上离开,又在另一代人的身上耀眼。在聆听完老人们青春故事后,志愿者们备受鼓舞,决心以少年之我,担时代之责;以少年之我,绘青春中国。志愿者们一同合唱了《少年》,振奋人心的歌曲下我们也将以最好的姿态奋力拼搏,尽情在最好的年纪谱写属于我们的新篇章。晚会的最后,志愿者们和老人们一同合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看着视频中一帧帧掠过的画面,我们感慨颇深。以天下为己任,青春热血献祖国,顽强地努力,无私地奉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我们接过老一辈人手中的接力棒,书写属于我们的新篇章!
在阵阵饱含着爱国情怀的歌声中,活动也接近尾声。古往今来,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共识。借此佳节,高工学子用歌舞演绎青春和生命;用诗句抒发热爱与温情。祝愿老人们端午快乐,身体健康!

这一年的时间里,高等工程师学院共和敬老院组织了4次活动,参与活动人数过百,其中报导5月18日首都建设报第二版“老年福养老服务中心‘封闭不封爱’温暖老人心”报道了高等工程师学院和敬老院“视频连线、尊老助老”共抗疫情活动。活动以微信视频连线的方式,围绕“七个一”方面的内容,与老年福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聊天与老人建立感情基础,了解老人基本情况、身体状况、个人喜好等,还为老人及时传达疫情防控、时事政治等新闻,帮助老人身在屋内,依旧可听窗外事,提升老人的幸福感。这一年的每次活动都给同学们带来了新的感悟,或是当下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亦或是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还需不断创新奋斗。与此同时,我们也为老人们送去了关心,用路边盛开的鲜花、清脆悦耳的歌声、婀娜多姿的舞蹈。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应肩负起这一社会责任,为老人们带去温暖、带去欢乐。高等工程师学院实志中心将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继续为同学们带来良好的志愿体验与引导,为社会做出更多奉献!
(责编:梅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