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系新闻 -> 正文

建筑结构挑战赛宣讲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1-12-01

    11月18日晚,第十四届建筑结构挑战赛宣讲会在土木楼402顺利举办。出于疫情防控考虑,本次宣讲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意在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长的分享,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赛题,从而更好地准备比赛。



宣讲会开始

宣讲会开始,主持人介绍出席本次活动的老师: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张举兵老师,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周毅老师。同时还邀请到了18级优秀学长申卓为大家分享经验。



介绍比赛内容

人员要求

赛前自由组队,规定团队成员须为21、20、19级本科学生,不少于3人,不多于5人。18级仅限以指导学长学姐身份参加,且各队伍指导学长学姐不超过2名。

材料要求

1. 各队使用材料由科协统一发出,包括18块15*15*5cm规格的泡沫板、一包100g规格的黏土。可自愿额外领取0.5kg标准砂。

2. 赛前准备阶段,各队伍须首先将泡沫板裁剪为长宽高均为5cm的泡沫块,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的搭建方案自由裁剪泡沫块。各队伍可对泡沫块进行简单拼接,构成小结构体。各队伍可根据练习等需求自行购买额外的同款泡沫板,不得使用一切其他材料如胶水等。同时参与竞赛所使用材料不得多于各队伍限定材料。


比赛流程

1.比赛分为开放日、初赛和复赛。开放日定于十二周周四上午十点至十二点下午两点至晚上九点,各队伍可携带初步作品去土木楼314尝试加载。开放日当天,将给队伍继续发放剩余材料;若队伍觉得难以完成挑战,则可在开放日后归还材料并退出比赛。

2.初赛(第十三周末):

(1) 第一组(编号为1、2的队伍)上场。上场前工作人员会对泡沫块结构进行抽查,不得有超过5cm的立方体,不得有提前使用其他工具粘连好的结构体。

(2) 两支队伍同时开始搭建拱桥,时间限制为十分钟。十分钟后,未搭建成功即为挑战失败。

(3) 对于在时间范围内搭建好的桥梁,将对整个模型进行称重并测量模型的各个参数,然后两组队伍同时进行分级加载。

(4) 第二组(编号为3、4的队伍)上场。重复1-5步骤。

(5) 每三组完成后,回收打分表,由工作人员进行统分。

(6) 对初赛综合加载成绩前十二的队伍晋级下一轮复赛。

3.复赛

复赛的形式与时间另行通知,新的挑战将如期而至,敬请期待。

申卓学长分享经验

申卓学长提出,参加比赛心态很重要。第一,要有对建筑结构设计的热爱,第二,要勇于尝试,敢于探索,第三就是不骄不躁,要有耐心。

接着,申卓学长针对此次全新的赛题要求,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牢记结构要求,掌握加载的要求。其次,在追求模型的质量时,也要追求模型的承载的能力。可以用软件进行模拟,进行结构设计,而且必须要在加载位置进行重点设计。最后,学长提出了几种桥梁结构,介绍了不同桥梁的受力情况。



周毅老师讲解赛题

首先,周毅老师基于拱桥以拱轴受压为主,拱脚受水平推力的受力特点,在现场通过搭建模型的方式为大家进行了演示。通过现场模拟加载,强调了水平支撑的重要性。



接着,周毅老师解释了升降台的作用,提醒大家打开思路,可合理利用升降台借力,并且从施工角度为大家介绍了当砌块数目较多时桥体的不同成型方式,提示大家标准砂可以起到的辅助作用。

最后,周毅老师鼓励同学们可以借此次挑战赛为跳板,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张举兵老师讲解赛题

受疫情影响,张举兵老师只能通过线上的形式和大家见面。

张老师线上聆听了宣讲会的全程,在讲解环节,张举兵老师主要根据本次比赛的具体加载要求,提醒大家注意加载点的设置技巧。并且对同学们寄予期待和祝愿,预祝同学们在之后的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至此,本次宣讲会到此结束。期待各支队伍在之后比赛中能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设计创意,预祝各支队伍比赛顺利!

(责编:周云帆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