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2003团支部在机电楼617举行以“传承非遗庆百年,铿锵篆刻迎冬奥”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本次团日活动以党史和校庆为主题,在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后,通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篆刻的体验,同学们刻出2022北京冬奥会的各项体育图标,拓印到纸上构成鼎字,以迎接2022的冬奥会和70周年校庆。

本次活动由通信2003班团支书孙天乐主持。活动的第一部分,团支书带领大家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了提升同学的参与度以及活动的价值,本次活动采用雨课堂讲解和答题同步的方式进行,针对所讲内容设置问题,采用积分制提升同学的专注度以及参与度。

在回顾一百周年大会讲话方面,团支部主要研读了两个板块的内容,首先是对“两个一百年”及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问题的设置,同学们了解了“两个一百年”的含义及第二个一百年实现前我们要经历的两个阶段。考察同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也纠正了同学对于脱贫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标志性指标的认识,加深了同学对十九大报告相关阐释的熟悉。
第二个板块中,团支部以“四个伟大”为核心,系统讲解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代表含义,同时体会到了其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积分制结束,得分较高的同学获得了优先选取篆刻图案的奖励。

中华文化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篆刻,是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艺术,是汉字独有的艺术形式,一刀一石,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它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传达着远古文明发端的古朴和神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它的关注度却逐渐降低。于是,通信2003团支部致力于在进行团日活动的同时,也燃起大家心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忱。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印“京”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都以篆刻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现了东方文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团支部也以此为基,以篆刻的形式共迎冬奥。我们以质地柔软的青田石为原材料,辅以砂纸、刻刀;在孙天乐的介绍下了解了冬奥会的各项冰雪项目后,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项运动进行篆刻。经过打磨、清理、描边、刻画,进行着不同竞赛项目的运动员们呈现在每位同学的石头上。短道速滑,紧张激烈;花样滑冰,优雅灵动;高山滑雪,自由多变;冰球冰壶,展现动静取舍… …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面前的一方青石,每个人都沉浸于图形的刻画打磨。在这些图样逐渐成型于篆刻石之上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冰雪运动员们在青石上神采飞扬,那是动与静的交融、冰与火的碰撞、冰雪运动与古朴艺术的交叠。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那既是篆刻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对冬奥的期待与祝福。
经过半个小时的篆刻,一幕幕冬奥会转播图呈现在同学们的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拓印效果,印台的朱红点缀了同学们的双手,草稿纸上是转播场景逐渐清晰和生动的过程。

2022年,也是北科70年校庆年,为了表达对冬奥的期待,团支部将同学们的篆刻拓印组成一个“鼎”字,这是通信2003班同学对冬奥的期待,是计通学子对历史的传承,更是贝壳们对学校70周岁生日的美好祝福。

支部成员杨壹雄同学分享到:“古代人注重精神境界,琴棋书画无不是如此,而篆刻更是强调内心世界的宁静平和。令我感受尤其深刻,只有内心平和,雕刻出的线条才是平滑柔和的,倘若心浮气躁,则虽然看上去铢两悉称,可是刀下的线条顿生锐气,线条转折生硬,难以与之前相比。‘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可以说是对篆刻最精确的描述了,书法,章法,刀法在小小一方印中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也许就是篆刻的魅力所在。”

冰冷的石头与燃烧的雪花邂逅,是传统艺术与体育精神的巧妙融合;冬奥校庆与傘下时光相遇,是通信2003班同学对2022的美好期待。团支部将和北科一起,传承文化精髓,迎接崭新的未来。
(责编:赵梓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