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系新闻 -> 正文

致敬百位英雄,献礼百年华诞⑩ | 书生气浓地革命家——瞿秋白

发布日期:2021-04-11

01

人物简介

瞿秋白,本名双,字秋白,于1899年生于江苏常州。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二十多岁时,他曾作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在安德莱厅见到革命导师列宁。1922年,瞿秋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瞿秋白曾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1935年,瞿秋白被国民党军逮捕,他拒绝劝降出卖信仰和灵魂,于6月18日从容就义,时年36岁。

图片1.png

02

人生剪影

情深义重的革命伴侣

深入“认识”瞿秋白,是从“秋之白华”开始的。瞿秋白曾刻下一枚“秋之白华”的印章,寓意与杨之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一段感人至深又来之不易的感情。在当时人们思想相对保守的情况下,优雅执着的瞿秋白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三则启事,昭告与杨之华的结合。

瞿秋白温文尔雅,博学多识,杨之华朝气蓬勃,热情开放,她与瞿秋白在相互鼓励、扶持中携手走过了10年的岁月,他们的爱情,是夫妻与战友的双重结合。两个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的爱情,造就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一段佳话。

图片2.png

坚持真理的革命斗士

说瞿秋白是革命斗士,源于他敢于坚持真理的担当精神。1926年中共汉口特别会议上,瞿秋白抱肺病工作,对党内一些正在形成的右倾错误产生警觉,自编《瞿秋白论文集》,从根本上、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中共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第一、二次武装起义均告失败。之后,瞿秋白赶到拉斐德路暴动指挥所参与领导起义。当晚,出席中央和区党委联席会议,连夜起草《上海二月二十二日暴动后之政策及工作计划意见书》,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经过30个小时的英勇战斗,上海工人阶级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占领了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成功。

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半个月、大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1927年4月27日,在党的五大上,瞿秋白挺身而出,与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进行抗争,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中,矛头直指陈独秀以及共产国际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图片3.png

义薄云天的革命英烈

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捕。面对国民党师长宋希濂的劝降,他义正言辞地说:“我不是顾顺章,我是瞿秋白。你认为他这样做是识时务,我情愿做一个不识时务笨拙的人,不愿做个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

据当时天津《大公报》的报道说,记者曾赶到瞿秋白被扣押的卧室,见到了他书写的“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的辞世绝笔。行刑前,瞿秋白先到实施处决县城的中山公园中山亭留影,泰然自若漫步走向刑场,一路上高唱《国际歌》《红军之歌》,喊着“共产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等口号,从容不迫,面无惧色。到达刑场后,盘膝而坐,慷慨就义。

图片4.png

03

历史贡献

他是中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

他是中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

他是中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

他也是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

毛泽东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04

重要语录

坦荡的大道,只要你大踏步前去。——瞿秋白

只有狗没有变,听说被‘牛马人’杀尽了。只有猫没有变,据说逃到月球上去唱诗了。 ——《多余的话》

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瞿秋白论文集》

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会增强抵抗力。——《瞿秋白论文集》

责编:王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