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简介
夏明翰(1900—1928),字桂根,湖南省衡阳县人,出生在湖北秭归,12岁随全家回乡。1917年,出身豪绅家庭的夏明翰违背祖父心愿报考新式学校。1919年在衡阳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4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并负责农委工作。1925年兼任湖南省委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和长沙地委书记。夏明翰极力主张武装农民。1927年春,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6月,调回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中共八七会议后,在湖南积极参加组织秋收起义。10月,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创建了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1928年初,调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同年2月,在汉口被敌人逮捕。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在武汉汉口余记里被杀,时年28岁。
夏明翰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生剪影
摒弃旧身份,投身新革命。生在官宦世家的夏明翰曾是祖父最宠爱的孙儿,被寄予金榜题名、光耀门楣的厚望。然而,在目睹了乱世下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后,夏明翰心中种下了革命报国的种子,幼年便作下了“洋船水上漂,洋旗空中飘。洋人耍威风,国耻恨难消。”这样的诗句。
志同道且合,伉俪情更深。1920年秋,夏明翰离家出走,投身革命,在长沙结识了毛泽东。1921年,在毛泽东、何叔衡的介绍下,夏明翰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夏明翰一直领导、从事工人农民运动,并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湘绣女工郑家钧,两人同参与运动的众人一齐高举彩旗呼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列强!”“还我主权!”的中国革命美好先声。因在革命道路上志向一致,二人互相吸引,数年后,两人结婚生子,并将自己的女儿取名为“赤云”,寓意着女儿将继承他们的革命事业,让赤旗插遍世界。
赤胆勇就义,丹心照后人。1928年3月18日,在武汉开展工作的夏明翰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捕入狱。狱中,敌人对夏明翰威逼利诱,用尽严酷刑法摧残他的肉体,夏明翰昏死过去,就用冷水把他浇醒,继续拷打,多番折磨,夏明翰始终咬紧牙关,宁死不屈。3月20日清晨,夏明翰被押送汉口余记里刑场,行刑前,敌人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讲,他大声道:“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他挥笔写就那篇振聋发聩的诗作:“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家多壮儿,青春心献党。夏明翰还鼓励自己的亲人加入到武装斗争的行列,经组织同意后,派其七弟夏明弼到衡阳、五弟夏明震到郴州、四妹夏明衡到衡山组织革命起义。1928年,在夏明翰牺牲的2日后,五弟夏明震在湘南暴动中英勇献身,年仅21岁;同年6月,四妹夏明衡面对敌人的抓捕,跳湖牺牲,殉身成仁,年仅26岁;七弟夏明弼在衡阳组织年关暴动时惨遭杀害,时年不足20岁;外甥邬依庄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激战中中弹牺牲,年仅19岁。
历史贡献
领导农民运动,打牢群众基础。夏明翰大力培养农运干部,积极输送革命青年到广州的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使衡阳的农民运动成为湖南农运开展得最好的地区之一。
培养青年学生,传播新兴思想。夏明翰曾任湖南自修大学补习学校教务主任、湘江中学教员,秉持着“对学生负责即是对党负责”信念,他整理进步人士的专题讲演稿,包括《近代欧洲文学史概论》、《注音字母与汉字》、《低年级的文艺》等30多篇,共达十余万字,用心钻研,创造新教法,大受学生欢迎。
重要语录
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夏明翰予妻子信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別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夏明翰予母亲信
民家黑森森,官家一片灯。民家锅朝天,官家吃汤丸。
——《童谣》
(责编:祝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