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力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风采 -> 青年力量 -> 正文

第十二届青年五四奖章 | 淬科创锋芒 铸报国担当——陈倚

发布日期:2025-09-16

颁奖词


她是科创报国的践行者。四年磨砺,开发出GP-X系列抛光液,将不锈钢表面精细度提至2.68nm,突破国产材料精密极限,推动产品应用于行业龙头企业,实现实验室到产业线的跨越,勇夺学校首个国创赛本科生创意组金奖!她把青春奋斗融入精密材料之战,在科研与产业的深度碰撞中,以钢筋铁骨助力中国高端制造!

陈倚,女,中共党员,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作为新时代的“追光者”,她以“让科研的星火照亮产业升级之路”为使命,在科研攻关中淬炼匠心,在创新创业中传递薪火,带领团队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百名科创新苗。曾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项4项,发表SCI/EI论文4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其研发成果在芯片制造、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这位“实验室里的追光者”,用创新之火点燃青春,以担当之姿诠释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坐标。

undefined

“科研没有捷径,就像抛光液需要反复打磨才能呈现镜面效果,人生也需经历千锤百炼方能绽放光彩。”这是陈倚在实验室工作日志扉页写下的话。从初入实验室时面对精密仪器的茫然无措,到如今带领团队攻克技术壁垒的从容自信,她始终坚信:创新的光芒,永远属于那些在黑暗中执着摸索的人。

一、思想篇:熔铸红色基因的科研先锋

作为化研2401党支部书记,陈倚在组织生活中创新开展“红色科研”主题党日,将党史学习与科研攻关深度融合。她带领支部成员在超净实验室悬挂“党员示范岗”标牌,用行动诠释“关键岗位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党员、成果转化有党员”。在抛光液研发最艰难的阶段,她组织团队观看《横空出世》电影片段,用“两弹一星”精神激励成员:“前辈们在戈壁滩用算盘算出原子弹数据,今天我们有超级计算机加持,更应创造属于新时代的科研奇迹!”

二、科研篇:打破垄断的“中国配方”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实验楼的走廊尽头,有一间总亮着灯的实验室。2020年的冬天,陈倚在这里第一次拆解进口抛光液样品时,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属表面布满沟壑,像一片未被征服的荒原。那时的她不会想到,四年后,这支由她带领的团队将用632组实验、2项发明专利和4篇SCI/EI论文,在这片荒原上筑起属于中国新材料的灯塔。

“我们不是在和国外产品竞争,是在和中国人自己的志气赛跑。”这是陈倚在团队第一次受挫时写在工作日志上的话。彼时,面对美日企业的技术封锁,他们连基础配方都难以突破。

转机出现在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合作中。当石宝友教授指着抛光废水处理报告说“环保不是成本,是责任”时,陈倚连夜召集团队调整方向。他们用三个月时间重构配方体系,并重构了抛光液的废液处理工艺。那天,当第一批绿色抛光液通过检测时,实验室的通风橱上贴满便签纸,每张都写着队员家乡的河流名字——这些年轻人要用科技守护记忆中的碧水。

GP-X系列抛光液的突破性在于:首创“双相缓蚀-梯度抛光”技术,实现从微米级到原子级的跨越式提升;开发智能配方系统,使生产成本降低43%。这项“中国配方”不仅打破美日企业长达15年的技术垄断,更使华为芯片用输气管采购成本下降60%,为国产CT机装上“静音心脏”。

三、创业篇:架设产学研的“彩虹桥”

2023年夏天,上海禧求普公司的生产线上,陈倚正和工程师调试新组装的抛光设备。0.3mm内径的不锈钢管在机械臂间流转,抛光液如丝绸般滑过管壁——这是为华为芯片生产线定制的“血管”。三个月前,这家企业还因进口抛光液断供面临停产危机,如今已得到解决。

通过构建“高校研发-企业中试-市场反馈”的闭环体系,项目已形成三大产品矩阵:为半导体行业提供超洁净抛光液,为医疗设备制造高精度轴承,为精密仪器开发定制化表面处理方案。与禧求普、辰极国泰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年产值增长超1.2亿元。

四、育人篇:双创教育的“播种者”

“还记得大二时参加陈学姐的讲座,她用抛光液比喻人生——'既要经受酸蚀去芜存菁,也要承受压力打磨成型',这句话让我毅然踏上科研道路。”已成为团队骨干的张同学回忆道。陈倚独创的“三阶孵化法”:启蒙阶段用“科研茶话会”激发兴趣,成长阶段以“项目工作坊”锤炼技能,成熟阶段通过“创业沙盘”模拟实战,已培育出20余支学生科创团队。

在温州支教期间,她带领实践团开发“化学魔法课”,用抛光液制作“镜面玫瑰”教具,让山区孩子触摸科学之美。这段经历催生出“科研+公益”创新模式:将实验室废料转化为科普教具,既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又播撒下科学的种子。团队制作的微电影《追光者》展现硬核科研绽中放出温暖的人文光芒。

结语


面对人民奖学金、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十余项荣誉,陈倚始终保持清醒:“奖项只是科研长跑的计时器,真正的荣耀在于创造价值。”正如她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愿做新时代的科研工匠,用创新之火淬炼中国制造,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陈倚同学最可贵的是将家国情怀融入科研血脉,她研发的不只是抛光液配方,更是新时代青年科技报国的精神配方。”——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弓爱君教授。

从实验室的显微镜到产业界的聚光灯,从学生党支部书记到科创团队领军人,陈倚始终以“光”的意象定义人生追求:既要成为突破技术封锁的“激光”,聚焦攻坚;也要化作照亮后来者的“萤火”,传递希望。

陈倚以创新为刃,破科研荆棘,铸青春华章,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与担当。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青年是创新的生力军。在未来的道路上,陈倚将继续以创新精神为指引,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