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系新闻 -> 正文

能环学院硕士新生党员赴中国航空博物馆参观学习

发布日期:2025-09-24 作者: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为引导学生党员传承红色基因,砥砺报国之志,9月20日,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全体硕士新生党员赴中国航空博物馆开展实地研学,深刻感悟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增强党性修养与爱国情怀。

中国航空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馆,馆藏丰富、展陈详实,完整记录了新中国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一代代航空人打破壁垒、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党员们依次参观了伟人座机展区、特种飞机与战斗机展区、抗美援朝作战展区以及英雄纪念墙等主题展区。通过观摩各类飞机、武器装备和历史资料,大家深入了解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斗历程,深切感受到一代代航空人“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

参观过程中,党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交流,结合专业背景探讨航空技术与能源环境领域的交叉融合。在英雄大道前,大家肃立瞻仰,缅怀英烈事迹,凝聚前行力量。实地参观结束后,各支部党员深入交流,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畅谈心得体会。

热能硕第一党支部刘哲涵说,从“冯如一号”的筚路蓝缕到“歼-20”的威龙巡天,一部波澜壮阔的航空史诗在眼前铺陈。凝视着功勋战机上的弹痕与锈迹,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先辈们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所付出的牺牲与智慧。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要发扬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热能硕第二党支部徐荣辉说,踏入北京航空博物馆,时光仿佛在巨大的机翼下凝固。我久久驻足于一架机身上布满斑驳弹痕的功勋战机下,它曾翱翔于保家卫国的碧空,那每一道划痕,都像是岁月刻下的勋章,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奋飞、牺牲与不屈的坚守。它们虽已停飞,但那份跨越时空的坚韧与豪情,却如燃烧的火焰,为今天每一个仰望它的人,注入前行的力量。这份航空报国的精神,正是我们接续奋斗的宝贵薪火。

环境硕第一党支部崔玥说,凝视着馆内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展陈,心潮澎湃。志愿军空军羽翼未丰便敢冲向世界最强对手,以“空中拼刺刀”的血性,在清川江上空打出了国威军威。他们用忠诚与牺牲捍卫了家国安宁,这份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至今仍深深震撼并激励着我们。

环境硕第二党支部刘志双说,漫步在中国航天博物馆,部分老式航天机械的缝隙间竟冒出几株细小绿植,硬核科技与柔软生机的碰撞格外动人,强-5、歼-5、歼-6战机阵列,一个又一个牺牲战士的名字,铺满了整面墙壁,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过往。”短短几小时,我们读懂:正是无数先驱的奉献,才有如今安稳生活。作为学生党员,我们更需以他们为榜样,深耕专业,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