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人物简介
陈铁军,原名陈燮君。1904年3月生于广东佛山。1924年秋考入广东大学文学院预科。求学期间,为追求进步,决心跟共产党走,她将原名“燮君”改为“铁军”。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宣传工作。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受党的派遣,装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并参加了广州起义。1928年1月27日(大年初五),在组织广州市春季骚动期间,被叛徒出卖与周文雍同时被捕。在狱中,他们备受酷刑,坚贞不屈。敌人无计可施,决定判处他们死刑。

在共同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周文雍和陈铁军产生了爱情。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将爱情一直埋藏在心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决定将埋藏在心底的爱情公布于众,在敌人的刑场上举行了革命者婚礼,从而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1928年2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两位气吞山河的年轻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枪口,把刑场作为结婚的礼堂,把反动派的枪声作为结婚的礼炮,从容不迫地举行了婚礼。其婚礼之悲壮,空前绝后。

02人生剪影
1927年,国民党当局在广州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收到情报的陈铁军爬墙头、攀大树,在逃离敌人的魔掌后马上变装,从城内跑到西关,帮助当时正在住院的中共广东区妇委书记邓颖超安全转移。
后来,陈铁军接受党组织安排,和周文雍假扮成夫妻,在广州西关租了一间屋子,建立党的秘密机关,筹备广州起义,两人一起投身发动群众、组织武装、筹集经费、运送弹药的工作。

广州起义失败后,陈氏姐妹撤退到香港。1928年初,陈铁军与周文雍以知难勇进的英雄气概,扮成夫妻重回广州开展革命活动。不幸的是,1928年2月,广州市一个机关被敌人破坏,叛徒供出了他们的身份和活动据点,妹妹陈铁儿被邻居掩护逃脱,而陈铁军与周文雍不幸被捕。
在将要赴刑前,陈铁军与周文雍在铁窗下合影并宣布结婚,这便是两人广为流传的合照由来:在狱中的铁窗前,周文雍穿着杂绒西装,陈铁军披着宽围巾,双手插在裤袋中,两人神情从容。光看照片,很难从两人的神情看出这竟然是赴刑前的照片,牺牲时,陈铁军才24岁。

03历史贡献
在广州坤维女子中学求学期间,正值革命思潮风起云涌,陈铁军与妹妹陈铁儿思想上对妇女解放、自由平等有了深入的认识,并结识了中共妇女运动领导人蔡畅、邓颖超,建立了与党组织的紧密联系。1924年秋,陈铁军考入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文学院预科。

陈铁军在坤维女子中学毕业时合影(前排左二)
1926年,陈铁军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正式改名为铁军,以表示跟“旧我”决裂,誓把一切献给党的革命事业。入党后,陈铁军先后担任中共中山大学文学院支部委员、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省港罢工劳动妇女学校教务主任等职务,主要从事文化宣传、参反帝示威游行等革命活动。
在陈铁军的影响下,妹妹陈铁儿亦加入共产党。这对出身富贵却不爱奢华的姐妹花,就这样放弃了本可安逸的生活投身革命,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在中国的革命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陈铁军英勇事迹一直未曾忘怀,周恩来总理还亲自指示文艺工作者宣传周文雍、陈铁军的精神和事迹。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以周文雍和陈铁军为原型,把这段饱含革命豪情且富有爱情色彩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制作成名为《刑场上的婚礼》的影片。电影一经推出,便在全国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

2009年9月,周文雍和陈铁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04重要语录
亲爱的同胞们,姊妹们!我和周文雍同志的血就要洒到这里了。为了革命,为了救国救民,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牺牲,我们一点也没有感到遗憾!同胞们,过去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党派我和周文雍同志同住一个机关。我们的工作合作得很好,两人的感情也很深,但是,为了服从革命的利益,我们还顾不得来谈私人的爱情,因此,我们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同志关系,还没有结婚。今天,我要向大家宣布:当我们把自己的青春生命都献给党的时候,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做我们结婚的礼炮吧!同胞们!同志们!永别了,望你们勇敢地战斗,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陈铁军就义前的演说

(责编:王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