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四川仪陇人,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
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2009年9月10日,张思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人生剪影
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解放了仪陇县,张思德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少先队,成为乡里首任少先队队长。他积极帮助红军筹粮筹款,受到乡苏维埃的嘉奖。同年12月他加入红军,不久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当了特务连的班长。在红军中,他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创造一人夺得2挺机枪的战绩,先后多次负伤。
1935年,他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
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从此,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一切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党叫干啥就干好啥。
1942年11月,部队合并整编,干部精简下派,一些连排干部要去当班长,多数班长、副班长要当战士。张思德调中央警备团1连当战士,他愉快地服从组织分配。不久,他被调到延安枣园,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
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中共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生产农场,被选为农场副队长。同年7月,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历史贡献
为了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备团在延安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里程碑。
重要语录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责编:王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