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钰柏!去选择!去热爱!
编者按
时代造就青年,青年不负时代。
北科大青年始终秉承“求实鼎新”校训精神,在科技攻关最前沿勇往直前、在社会发展新领域不懈奋斗、在社会实践大熔炉提升自我。努力成为“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为展现北科大青年“追求卓越、勇于争先”的精神风貌,北科大青年融媒体中心特策划“北科青年之声”专栏。欢迎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推荐有为青年故事,也欢迎广大北科大青年自荐投稿。
他说:「 去选择 去热爱 」
个人简介
郑钰柏,男,中共党员,高等工程师学院机械工程(卓越计划)专业2020级本科生,保研至北京科技大学。现任高工2004班班长、鹿贝柯实践负责人,曾任高工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曾获北京科技大学87级校友基金优秀学生干部,道德风尚奖,所带领团队的公益助学、帮扶助农事迹曾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网、北京科技大学官微、北科大青年等众多校内外媒体报道。
如果大学只做一件事儿
做什么?
找自己,去选择,去热爱!
身份在变,初心不变
大一到大四,从文体委员到班级班长,从文艺部部员到学生会执行主席,一路走来,他对于学生工作的理解逐渐深入。
他积极参与工程文化节、荣誉表彰大会、70周年校庆、10周年院庆盛典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他说:“学生工作之于学生,如水滴之于江河——同流同源,紧密相连。”
每一个活动,他都愿意去斟酌细节,希望带给同学们最精彩的效果、最充沛的情感和最丰富的收获。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我们愿意相信你们,因为你们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是科大的学生”
这是秦安县小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新源对他说过的话,也是从那时起他下定决心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走下去。
三年时间,他作为鹿贝柯负责人带领并指导29支队伍,与310多名北科学子一起深耕农村,体会乡村振兴。
团队连续三年获暑期社会实践金奖、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从“电商、调研、公益——三重矩阵”到“调研为主,‘产业振兴-教育帮扶’双线并行”,他不断探索乡村振兴实践模式,进行数字赋能、基层建设、产业帮扶、捐赠帮扶、教育帮扶。
为乡村直接创收额达20万元,以甘肃、广西产品为主的助农产品覆盖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真正地拓宽多方销售渠道。
萤萤之光,终汇成璀璨星河,把公益融入实践,是他一直坚持,且一直告诉团队要坚持的事情。
三年时间开展的圆梦助学活动,为乡村孩子资助物资近万元,捐赠书籍2000余本、超千斤。
河南洪涝,他作为负责人之一,成立“鹿援新乡”特别工作组,为新乡、卫辉等地募捐34207元,输送总计4万多件的急救物资。
为解决孩子们冬天热水洗澡的难题,团队发起并组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民族中学捐赠100台热水器,开启了“暖冬计划”第一年。
他说:“只有亲自体会见证乡村振兴这条路,才会明白自己做的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责任,所以坚守。
北科这四年,他在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即将毕业的他放弃学术保研,选择成为一名辅导员,去陪伴一个个青春,遇见一个个最美的自己。
青年有话说
在最后,有什么心里话想跟大家分享吗?
一转眼,我来北科已经4年了。
4年,时间不长也不短,刚好够一段故事发生。感恩学校提供的学习和实践平台,让我学会了观察世界、思考未来,让我遵循兴趣和热爱,完成了蜕变。
希望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将勤奋刻苦作为学习知识的助力并且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在社会实践中淬炼自己,在社会大课堂中收获成长: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基层最真实的生活,去调研、去支教、去和农民们一起劳动......
最重要的,请找自己,去选择,去热爱。
志愿服务、科研竞赛、学生工作、文体活动......在持续寻找、持续探索的过程中,用辛勤汗水浇灌青春之花。
祝你们在北科找到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收获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郑钰柏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不负热爱,方可期待
希望我们都能像他一样
在生活中找到自己
去选择,去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