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研究

北科大共青团理论学习周报(2020-2021-1第4期)

思悟行进

北京科技大学共青团理论学习周报

主编:校团委研究室         2020年10月12日       第4期(总第107期)


学习进行时


《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

出版发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这部专题文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为开卷篇,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20120日至923日期间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稿43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揽全局、果断决策,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抗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的出版发行,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伟大抗精神,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论述: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20209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一致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今天我们召开团结抗特别峰会,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北京峰会承诺,也是为国际抗合作贡献力量。我相信,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中非人民也终将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0617日,在中非团结抗特别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尽力恢复世界经济。

——2020518日,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各类企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党中央高度重视,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随着疫情形势发展变化还将及时进行完善。党中央特别考虑到了中小企业,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广大中小企业要发扬企业家精神,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努力战胜疫情挑战。

——2020329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

发表重要讲话

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010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年我们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夺取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提高政治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有任何迷糊和动摇!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最有力制度保证。年轻干部必须坚守一条,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

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观察分析形势首先要把握政治因素,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提高政治能力必须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调查研究要经常化。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

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认真研究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做到科学决策,首先要有战略眼光,看得远、想得深。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要深入研究、综合分析,看事情是否值得做、是否符合实际等,全面权衡,科学决断。作决策一定要开展可行性研究,多方听取意见,综合评判,科学取舍,使决策符合实际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改革攻坚能力。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尤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改革必须有勇气和决心,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要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众利益。改革攻坚要有正确方法,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要注重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要努力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要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要紧密结合应对风险实践,查找工作和体制机制上的漏洞,及时予以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落实党中央关于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保、保、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要注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抓落实能力。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既要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又要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不能高高在上、凌空蹈虚,不能只挂帅不出征。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各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明确培养年轻干部的正确途径,坚决克服干部培养中的形式主义,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他们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中央党校校长陈希主持开班式,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实践指南针

教育要情

1. 教育部党组: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新征程

2020106日,教育部党组在《光明日报》刊发文章《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新征程》。文章指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国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九个坚持”,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教育取得今天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广大教师的默默奉献。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教师队伍基础地位更加坚实。地位是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概括为“九个坚持”,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其中重要一部分,可见其分量之重、要求之高。

教师队伍履行使命更显担当。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报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德施教、立德树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队伍制度举措更加完善。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围绕重师德、兴师、强素质、优结构、提待遇等关键环节建章立制,有力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供给。坚持师德为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把这个“第一标准”落实在师德师风建设各项工作中。

大力振兴教师教育,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要在加强体系上下功夫。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让好老师不断涌现。教师资源配置要“更均衡”。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切实发挥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作用,统筹教师配置和管理。

不断提升教师地位待遇,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构建新时代尊师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对结合开学入学教育开展抗疫精神宣传作出部署

日前,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对全国各类学校结合开学入学教育开展抗精神宣传作出部署。

通知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的坚固防线,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精神。

通知要求,为弘扬伟大抗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各地宣传、教育部门要组织全国各类学校,结合秋季开学、新生入学教育,深入宣传伟大抗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信赖,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知指出,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研讨交流、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宣传教育,激励广大学生弘扬伟大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好知识、成长成才。

3.教育部:大幅增招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

《方案》指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方案》提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发展机制和环境更加优化,教育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方案》明确了专业学位的定位内涵。博士专业学位的定位是培养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硕士专业学位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明确了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标准和程序。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标准更高,程序更加严格,一般应具有较好的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基础。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标准和程序更为灵活,给予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更大的探索空间,以便及时响应社会需求。


全团要讯

4.团中央重大课题在深开题,多方共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2020922日,团中央重大课题开题报告会暨青年发展型城市工作座谈会在深圳举行。由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共青团深圳市委等联合承担的团中央重大课题促进青年发展的城市政策环境评价体系研究正式开题。

课题组由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中国青年杂志社牵头,团深圳市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对外经贸大学深圳研究院、南开大学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等学术团队组成。青年是城市发展的晴雨表,城市的未来与青年的发展休戚与共。”课题组负责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杂志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蔺玉红说,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开始编制之年,该课题将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理论依据,以深圳等为样本进行研究。

据悉,在政策引才后,深圳今后将更侧重环境引才、文化引才,要营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环境,让人才与城市互相成就。


学术三江源

1.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学者周俊杰在《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解放军报》2020930日)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抗精神的精辟概括,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这场惊心动魄抗大战的精神实质,深刻揭示了全国抗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力量源泉。

中国精神在于生命至上,诠释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爱人利物之谓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天道好生、仁者爱人,中华文化历来具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中国抗斗争取得的显著成效,赢得了世界许多国家、国际组织和政要的高度肯定和赞誉。抗斗争实践表明,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中国精神在于举国同心,汇聚强国强军的磅礴伟力。当新冠病毒肆虐时,14亿中国人紧急行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这种团结互助精神,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广泛弘扬,每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使全中国人民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前进道路上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中国精神在于舍生忘死,锤炼愈挫愈勇的顽强意志。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始终坚守传承一种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始终贯穿根压不弯的铁骨脊梁。这种气概、精神与能力,越是在大灾大疫面前,越能得到充分彰显与升华;越是在挑战困难面前,越是愈挫愈勇、愈摧愈坚,不断得到重振与焕发。

中国精神在于尊重科学,塑造开拓创新的时代品格。这次抗斗争,“科学防治”是一个关键词。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党和政府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疫情防控、患者救治、技术攻关、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全过程。只要全民族迸发出不竭的创新创造活力,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创造出新的人间奇迹。

中国精神在于命运与共,彰显我们国家的大国担当病毒不分国界。合作应对共同挑战,特别是在应对大规模传染性疾病上加强合作,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这次抗斗争,见证了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全方位合作,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付出的巨大努力。

2.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世界意义

学者高扬在《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世界意义》(《学习时报》2020109日)中指出,2020年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全面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创举,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中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相同的问题。中国实现全面小康表明中国在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精准扶贫、加强执政党建设等领域摸索创新的治国理政经验是成功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是只有西方模式一条道。

中国实现全面小康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中国实现全面小康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推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加快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完善国际治理机制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最大和最积极的力量,对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演变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为世界人权发展树立了榜样中国坚持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视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把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视为首要的基本人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中国全面实现小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和主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更加注重推动科学发展,更加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遭遇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的逆流,但我们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不断的改革和坚定的对外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基垒台、积势蓄力。

1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