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悟行进
北京科技大学共青团理论学习周报
主编:校团委研究室 2021年3月15日 第1期(总第117期)
★学习进行时★
2021年3月1日上午,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要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就必须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同时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习近平强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年轻干部要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接受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淬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担任的工作职责相匹配。要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理论联系实际,前提是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真谛。年轻干部要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前后贯通学、及时跟进学,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自身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这样才能真正立得稳、行得远。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在这一点上,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而且要终身牢记。年轻干部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要牢记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开展自我批评,根本动力来自党性,来自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年轻干部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要本着对党、对事业、对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开展批评,帮助同志发现缺点、改正错误,团结同志一道前进。要涵养虚心接受批评的胸怀和气度,胸襟开阔、诚恳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习近平强调,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年轻干部要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要坚定斗争意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决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畏缩不前,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要善斗争、会斗争,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洞察先机、趋利避害。要加强战略谋划,把握大势大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科学排兵布阵,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要增强底线思维,定期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排查。要善于经一事长一智,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练就斗争的真本领、真功夫。
习近平指出,年轻干部要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年轻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起步之年。全军要强化责任担当、弘扬实干精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心意图,聚焦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布局谋划和推进工作。要坚持以战领建,加强战建统筹,抓紧推进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重大工程,加快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主动性,把我军建设年度计划安排的各项工作往前赶、往实里抓,确保早日落地见效
要强化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科技对我军建设战略支撑作用。要加强战略管理,优化项目论证方式和立项审批流程,加强重大项目统筹调控
当前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全军要统筹好建设和备战关系,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
3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强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起步之年。全军要强化责任担当、弘扬实干精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会上,方向、辛毅、齐虎广、肖冬松、王辉青、王启繁等6位代表分别发言,就加快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创新军士制度、创新人才工作、抓好我军建设年度计划落实、提高我军资产管理效益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对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习近平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全军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有力抗击疫情,加强练兵备战,持续深化改革,狠抓规划落实,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习近平结合规划实施,就做好“十四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局起步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心意图,聚焦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布局谋划和推进工作。要坚持以战领建,加强战建统筹,抓紧推进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重大工程,加快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主动性,把我军建设年度计划安排的各项工作往前赶、往实里抓,确保早日落地见效。
习近平指出,要强化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科技对我军建设战略支撑作用。要紧跟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优化国防科技创新布局和环境条件,用好用足各方面优势力量和资源,大幅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要按照既定部署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释放改革效能。创新的根本在人才。要加强战略谋划、创新思路理念,拿出务实举措,把我军人才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战略管理,优化项目论证方式和立项审批流程,加强重大项目统筹调控。要强化规划计划权威性和执行力,严格责任体系、时间节点、质量标准,加大评估和监管力度,督促规划任务高效落实。要推进我军现代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把资产盘活用好,提高管理使用效益。
习近平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部署要求,把担负的国防建设领域职责履行好。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习近平最后强调,当前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全军要统筹好建设和备战关系,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
★实践指南针★
教育要情
1.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会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2021年3月2日,教育部召开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会。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部署新发展阶段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翁铁慧主持会议。
陈宝生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高校社科界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上来,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
陈宝生指出,近年来高校社科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主动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其中理论武装、体系构建、立德树人、服务大局、走向世界等五个“加分项”十分鲜明,需要继续巩固拓展。
陈宝生强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校社科界要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共同谱写新发展阶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笔”。要做好五道“必答题”,在加快构建、深化改革、咨政启民、文化安全、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强担当,用高质量的发展回答好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要求。要上好五堂“示范课”,在政治建设的“必修课”、立德树人的“思政课”、研究阐释的“逻辑课”、创造创新的“文化课”、引领风尚的“品德课”等方面练内功,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主力军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论供给和智力支持。
2.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推出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云聘会
2021年3月3日,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联合杭州市委人才办、杭州市人力社会保障局推出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云聘会,助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此次云聘会组织长三角地区包括网易、海康威视、大华、新华三、恒生电子、吉利、娃哈哈、上海航天汽车、南京普天通信等知名企业、上市公司和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国科大杭高院、之江实验室等高端科研院所在内的6000余家用人单位,推出适合应届毕业生的高层次人才岗位6万多个,涵盖数字经济、生物制药、智能制造、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医疗卫生、教育等重点行业。此外,本次招聘会还特别增设了博士后、上市公司2大专场。毕业生可登录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和杭州人才查看参会单位和招聘岗位,在线投递简历。
本次招聘会是教育部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开展“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系列活动之一。教育部将持续推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共享就业、灵活就业等系列专场招聘活动,面向2021届高校毕业生和2020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优质岗位信息。
3.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今天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多处涉及教育。过去一年,广泛开展线上教学,秋季学期实现全面复学,1000多万高中毕业生顺利完成高考。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目标。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在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教育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2021年3月9日,教育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会议强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教育系统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迅速掀起学习教育热潮,以扎扎实实的学习教育成效,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陈宝生作动员讲话。
陈宝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认识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需要,是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建质量的内在要求。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陈宝生强调,要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学出成效,结出硕果。一是准确把握目标要求。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突出行业特点、教育特色,突出以上率下、上下结合,突出机关带动、系统联动,突出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通过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悟创新理论伟力,强“两个维护”自觉,守立德树人初心,开教育发展新局。二是准确把握重点内容。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三是准确把握活动载体。立足教育系统实际,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要学党史、干实事,把解决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摆在突出位置,让学习教育成为一个思想认识不断深化、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一个出实招见实效、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要学党史、解难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要学党史、谋大事,紧跟中央部署,紧贴百姓需求,紧扣质量公平,紧盯师德师风,紧抓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锚定教育强国目标,推动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八大体系,谋划“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改革发展。要学党史、创新事,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学党史、长本事,引导广大干部提升本领素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陈宝生指出,要严格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安排。一是扎实抓好专题学习。通过自学、集中研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学习指定学习材料,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精神。二是牢牢抓好政治引领。要发挥好课程教材的主渠道作用、思政工作的主阵地作用、网络空间的主平台作用、研学实践的大课堂作用、党史学科建设和研究队伍的支撑保障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和研究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把握好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把党史学习教育、“四史”专题教育作为广大师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机遇切实抓好。要把握青少年特点,贴近青少年需求,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三是精心抓好专题培训。从举办培训班、组织研学、开展线上培训三个层面积极推进。深挖教育系统红色资源“鲜活教材”,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四是务实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补齐学科、课程、人才短板,繁荣发展党史教育和研究。引导党员立足本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师生群众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五是认真抓好专题组织生活会。要严肃认真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党性分析,交流学习体会,深化思想教育。
陈宝生强调,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务实作风、营造浓厚氛围,立足实际、守正创新,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扎实推进、高质量开展。
全团要讯
5.青年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需进一步细化实化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出重要积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将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一、充分认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外形势变化对青年发展的深刻影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这些形势变化已经深刻影响到青年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将持续下去。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广大青年如何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更好认清形势变化、辨明正确方向、保持战略定力,更好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亟须引起高度重视和战略解决。
二、全面把握青年发展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和战略意义。“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社会公众权利意识更为强烈,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的主力军作用,具有新时代的特定内涵。新型工业化需要培育一批知识全面、技能熟练的新型产业工人,新型产业工人的主体是青年,主要来源于大中专毕业生。新型城镇化中每年约有1000多万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其中重要群体是青年。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支撑是青年,而根据粗略测算,2011-2018年15-34岁人口从4.24亿人逐步降至3.81亿人,2016年以来呈加速下降态势,年均减少10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31.47%降至27.30%,比重也呈加速下降态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关键举措,其目标对象之一就是青年,我国现有中等收入群体4亿多人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是要让更多的青年进入。科技创新的一线人员主要是青年,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其中60%是80后,23%是90后。引领社会舆论和时代潮流的关键群体之一是青年,青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处于成熟定型阶段,可塑性强,也富有时代感和责任感。在这一大背景下,全面认识并充分发挥好青年的主力军作用至关重要。
三、科学发挥发展规划对更好推进青年发展的引领功能和支撑作用。要改变对发展规划的传统认识,将其上升到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定位上来。当前我国正在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国家发展规划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青年发展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战略性,涉及到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口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更需要充分发挥发展规划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十四五”规划是统筹“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战略性和功能性强,对青年发展相关工作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目前各地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情况来看,对青年发展重要性的体现仍然不够,对青年发展相关内容的谋篇布局仍不到位,对青年发展的政策举措仍不系统,亟须得到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
四、系统谋划更好推进青年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项目。通过推进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项目来带动全局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法宝,需要继续得到传承和弘扬。“十四五”青年发展需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系统谋划好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项目,释放青年发展潜力,激发青年发展活力。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了十大重点任务和十个重点项目,要结合“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和阶段性特征,将这些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进一步细化实化,以更好把握青年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目标方向,瞄准青年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找到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而将青年发展落到实处,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
五、灵活掌握推进青年发展相关规划实施的有效路径和方式方法。青年发展覆盖面宽、涉及领域广,在多个规划中均有体现。要切实处理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专项规划的协调关系,更好体现以我为主和借力发展相结合的基本思路。要健全规划推进机制,在具备相关政策优势下,进一步健全完善青年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回应和解决青年关心的问题,共同解决青年发展面临的“痛点”和难题,为青年办实事、办好事。要更好借助外力,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种力量参与到青年发展工作中来,吸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国防等多领域的专家参与进来,开门问计,集思广益,形成合力。要加强青年发展相关研究和规划评估,为科学决策提供相应支撑。
6.团中央直属机关全面部署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近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印发《关于在团中央直属机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对团中央直属机关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通知要求,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直属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通知明确,团中央直属机关党史学习教育贯穿2021年全年,以中央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为节点,分两个阶段持续做好学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宣讲、专题培训,以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升党员干部学习效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以组织生活制度深化党员干部学习效果;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以实践活动展现党员干部学习效果。
通知强调,各部门单位党组织要凝聚学习共识,带领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改革攻坚的勇气和定力,为全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出示范表率。
要把握正确导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突出教育实效,让学习教育成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提升共青团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的过程,把学习教育激发的精气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和成效。要加强宣传引导,宣传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良好氛围。
通知指出,要抓住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利契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把握大局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共青团改革攻坚的能力水平。通过学习教育,引导直属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更加深刻理解共青团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青年政治组织,肩负的根本任务和政治责任,切实增强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团中央直属机关党的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为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提供坚强保证,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学术三江源★
1.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徐川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新论)》(《人民日报》2021年03月01日)中指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重温百年奋斗的恢弘史诗,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才能接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每一次向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同历史对话,我们才能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广大党员必须做坚定的信仰者和忠实的践行者,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南湖的红船、延河的波涛、西柏坡的翠柏……祖国的山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光辉历程。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必须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
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要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要借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在回应现实的过程中解疑释惑,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只有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才能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我们一定能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2.“中国答卷”彰显制度优势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桂华在《“中国答卷”彰显制度优势(新论)——解读中国脱贫攻坚非凡壮举》(《人民日报》2021年03月03日)中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不仅得益于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还在于调动了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不仅让全国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脱贫攻坚交出的“中国答卷”,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消除贫困首先属于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启动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消除贫困同时也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如何共享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除贫困是促进平衡发展的重要命题。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不仅得益于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还在于调动了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建立帮扶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产业扶持和社会救助政策,努力克服贫困人口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区域性、群体性与个体性的不利条件。另一方面,在实施脱贫攻坚过程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掘当地优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将改变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摆在前头,做到扶贫先扶志,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脱贫攻坚实现了党和政府的帮扶与广大贫困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的有机结合。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这些深度贫困地区存在着资源禀赋方面的先天不足,如果有限扶持资金、扶持政策大水漫灌,那么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就会极大。正因如此,我们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措施有力,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提高了脱贫效率。
强有力的组织动员能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党中央要求脱贫攻坚由五级书记齐抓,中央的统筹部署能够得到不折不扣执行,相关政策能够落实到具体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依赖于我国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一套强有力的组织体系。脱贫攻坚不仅取得了消除贫困方面的实际效果,还在此过程中检验和锻炼了各级组织的动员能力,让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极大巩固和发展。
面向未来,作为群体性和区域性的绝对贫困在我国不会存在,但是个体偶发性困难以及相对贫困依然可能发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相关工作要朝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推进,构建防止脱贫人口再次返贫机制,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能力,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在新时代愈加彰显
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赵林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在新时代愈加彰显》(《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03月04日)中指出,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起来。建立67年来,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不断回答新课题、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中,日益彰显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从制度生成的视角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著优势日益彰显,绝非偶然。“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必然是独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生根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经过浴血奋战、艰辛探索建立起来的。从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市民代表会议、农民协会,到工农兵苏维埃、边区参议会、人民代表会议,一直到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形成到发展的长期过程。此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包括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等等。可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经过了长期实践检验,是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的好制度。
从制度实践的视角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得到了实践的充分检验。一种制度到底好不好,不是看它在形式上设计得如何完美,而是看它在国家治理中是否有效管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在得到实践深刻验证的同时,显示出强大的治理效能。从完成修改宪法的重大任务,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到重点领域立法全面推进;从保障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现出的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重塑并加深着人们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优势的认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选举任命符合要求的各级领导干部、制定法律法规、决定重大事项等方式,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全面贯彻和执行,为提高国家治理效能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制度比较的视角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源自其所内蕴的强大制度功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同时,国家机关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运作,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通过汇集众思、广纳群言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也保证了议而能决、决而能行的高效率,避免了竞争性政治体制下决策效率低下的弊端。相比之下,在现行的西方体制下,国家重大决策权由不同机构分掌,并享有彼此否决的权力,容易形成政策僵局,使得政策制定充满了不确定性,政治成本极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巩固和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必须坚定制度自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继续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国家根本制度的最大优势,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4.把握新发展理念的三个维度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李义平在《把握新发展理念的三个维度》(《光明日报》2021年03月09日)中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
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我们发展的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遇到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这就是主要问题所在。所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发展了但是不到位,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低端产能过剩,高端需求外溢;受疫情冲击和某些国家推行单边主义影响,暴露出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存在的短板;GDP规模做大了,但技术含量有待提高;总体经济在发展,但城乡、区域差距有所拉大;长期依赖于传统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创新能力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扩张性政策下的经济增长潜藏着泡沫,等等。只有很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
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要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必须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必须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并且应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和国际环境存在的诸多不稳定性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必须对各种不确定性有应对的思路和能力。具体到经济领域,强调通过改革开放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党史再回眸★
1925年3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共同发起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4月16日,大会闭幕。大会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对国民会议运动的方针和组织大纲等作出了决议。
1997年3月1日-14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李鹏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1997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政府工作的突出任务。会议还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等重要法律文件。
2019年3月1日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讲话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
1962年3月2日,周恩来在广州向出席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及全国话剧、歌剧和儿童剧创作座谈会的代表作《论知识分子问题》报告,重新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发挥科学和科学家的作用。
1985年3月2日-7日,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科技体制的改革问题进行了讨论。邓小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邓小平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991年3月3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八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是在“七五”期间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两个稳定:一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使贫困地区的多数农户有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二是发展多种经营,进行资源开发,建设区域性支柱产业,使贫困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为争取到本世纪末贫困地区多数农户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创造条件。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讲话,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
2016年3月4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讲话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同时强调要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举行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会议集中讨论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会议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分析当时中国经济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讲话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2018年3月5日-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栗战书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北京揭牌。
1957年3月6日-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吸收党外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人士约一百六十人参加,主题是传达毛泽东关于“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讲话,研究思想动向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认真贯彻“双百”方针。会议期间,毛泽东分别同宣传、教育、文艺、新闻出版、高等学校、科学等方面的几十位党内外代表人物举行了六次座谈,并在大会上作了讲话。这些讲话,进一步深化了他关于“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的思考。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
1954年3月8日中共中央对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目前科学院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工作任务》的报告作了批示。批示阐明了科学工作在国家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团结科学家和培养新生力量、建立科学研究体制及具体贯彻理论结合实际的方针等问题。这个批示是在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候,中央制定的第一个系统阐明发展我国科学研究工作政策的文件。
1990年3月9日-12日 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决定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当前特别要注意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关系。
1992年3月9日-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讨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会议完全赞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认为谈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对开好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
1935年3月10日毛泽东出席在狗坝(今苟坝)召开的中共中央负责人会议,会议讨论进攻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的计划。毛泽东发言提出不能打固守之敌,不能“啃硬的”,应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毛泽东的意见未能多数得到与会者的赞成。十一日晨,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再次召开中央负责人会议,决定放弃进攻打鼓新场计划。随后,毛泽东鉴于作战情况瞬息万变,指挥需要集中,提议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在渡乌江之前,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团。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1940年3月11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报告总结抗战以来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
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讲话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1980年3月12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作题为《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的讲话。讲话指出:现在军队要“消肿”,主要是要解决军队机构重叠、臃肿,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级指挥不灵等问题。我们的军队体制有很多问题,不改革不行,体制和制度问题中,很重要的是建立军官服役、退役制度。
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印发《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
1983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万人大会,隆重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1980年3月14日-15日中共中央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由此,全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2011年3月14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宣布: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