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悟行进
北京科技大学共青团理论学习周报
主编:校团委研究室 2019年11月25日 第9期(总第91期)
★学习进行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但在当前,在劳动教育中仍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和薄弱环节,以及个别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和缺乏劳动机会等问题,制约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实效发挥,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新时代劳动教育:
1.谈劳动的价值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2013年4月28日,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
——2014年4月30日,在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并同他们座谈时的讲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因此,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重大意义。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
——2015年6月1日,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的讲话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
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广大劳动群众要敢想敢干、敢于追梦。说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
——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用辛勤劳动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年2月3日上午,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2.谈弘扬劳动精神:
“一勤天下无难事。”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2013年4月28日,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2013年10月23日,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弘扬劳动精神,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不仅自己要做好工作,而且要身体力行向全社会传播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特别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2014年4月30日,在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并同他们座谈时的讲话
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
——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要为劳动模范更好施展才华、展现精神品格提供全方位支持,使他们的劳动技能、创新方法、管理经验能广泛传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现在,党和国家事业空间很大,只要有志气有闯劲,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许多劳动模范平凡而感人的事迹,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
——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一直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2018年4月30日,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3.寄语劳动者: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名劳动者,要想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不进则退、不强则弱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中有所作为,就要孜孜不倦学习、勤勉奋发干事。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亿万劳动群众是主体力量。希望我国广大劳动群众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广大劳动群众要勤于学习,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要立足岗位学,向师傅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名劳动者,无论从事的劳动技术含量如何,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
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在田间地头,就要精心耕作,努力赢得丰收。在商场店铺,就要笑迎天下客,童叟无欺,提供优质的服务。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延伸阅读:什么是新时代劳动教育
内涵: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塑造劳动观念、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劳动习惯等为主要内容,旨在系统提升受教育者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德育活动。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根据劳动方式的差异,将人的存在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自由个性”三种形式。随着劳动能力的不断提升,人类逐渐摆脱异在力量的束缚,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身的全面本质,生成为自由而自觉的存在。
价值旨归: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与社会成员素质显著提升的辩证统一。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迫切需要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四重属性:
其一,价值属性。劳动教育不仅具有传授知识技能的工具性价值,并且具有创造美好生活的终极性价值。劳动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是一切财富和幸福的源泉,鼓励他们用创新性劳动去创造新生活,形成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生动局面。
其二,社会属性。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协作,才能形成育人合力。各级各类学校应着力建设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教学体系,探索构建涵盖动手实践内容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开展检查指导,健全政策,出台指导意见和大纲。全社会共同参与,整合资源、搭建基地,形成立体化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其三,历史属性。不同时期劳动教育的理念、目标及内容被打上了历史烙印,并保持着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创新追求。新中国教育史上,我们党结合实践需要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其四,审美属性。劳动教育科学地揭示了美的根源在于劳动的真理性认识,并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培养审美观念、提升审美旨趣、充实审美体验,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实践指南针★
2019年11月19日,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青少年宫协会4个团体联合发布《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团体标准第1、第2部分,明确了青少年图形化编程、Python编程能力等级及其相关能力要求,并根据等级设定及能力要求提出了测评方法。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推动编程教育走向更多青少年,培养科技自主创新后备力量。然而,当前青少年编程教育存在阶梯型目标指引缺乏、培训内容良莠不齐等问题,急需通过规范教学内容引领行业按照符合青少年学生认知规律、知识和能力兼顾、计算思维和创造思维并重的要求有序发展。
标准第1部分起草人、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陈永强介绍,标准将基于图形化编程平台的编程能力划分为基本图形化编程能力、初步程序设计能力、算法设计与应用能力3个等级。“图形化编程能力要求层层递进,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计算思维和设计思维,设计和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019年11月21日,为更好地用先进人物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激励广大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科协联合启动“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工作。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开展“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敬仰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凝聚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磅礴力量。
据介绍,根据“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工作相关部署,各高校将广泛邀请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改革先锋、“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新时代先进人物,通过多种方式进入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2019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寄语希望工程。他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希望工程实施30年来,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让广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年11月20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办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报告会及推进新时代希望工程工作研讨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重要精神,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研究推进新时代希望工程发展新举措。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希望工程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充分肯定了希望工程实施30年来的显著成绩和重要作用,深刻指明了希望工程在新时代的前进方向,是送给希望工程最宝贵的生日礼物,是指导希望工程更好发展的根本遵循。希望工程在数以百万计的青少年心中播种了希望。他们当中很多人已经成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和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
会议强调,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就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递党的关怀。要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低收入家庭青少年,努力使每一个青少年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讲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生长和发展出来的希望工程的故事,让每一个受益的青少年都充分体会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会议强调,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就要始终聚焦共青团主责主业,秉持助人为要、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希望工程要更加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引领、本领练就、创新创造、品格锤炼等,努力使每一名受助者都更好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动员更多青年特别是共青团员参与到希望工程中来,使希望工程全面融入实践育人的整体格局。
会议强调,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就要紧跟国家发展和时代前进步伐,在创新进取中提高公益效能、降低公益成本。要深刻把握青少年需求变化,实现工作重心向关注“人”的软件支持转变。要继承发扬在公益事业中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要始终坚持组织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动员机制,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通过运用新技术手段提升社会公众参与的可及性和便捷性,最大限度提升公益效能,实现升级发展。
会议强调,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就要持续提升公信力、增强专业性,当好社会公益事业的排头兵。要坚持最严格的道德自律和职业自律标准,做到运行透明规范。要坚持最高的专业标准,打造最强的专业队伍,展现令人信服的专业化水平,努力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明确要求。各级团组织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希望工程作为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重要载体,提升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营造良好环境,精心推动开展,让希望工程在新时代展现新的更大作为。
4.团中央书记处理论学习中心组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学习交流
2019年11月18日上午,团中央书记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会议,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第二次学习交流。书记处同志和团中央直属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报告和重要讲话精神作交流发言。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主持会议,派驻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报告,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考虑,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深厚历史底蕴、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和丰富的实践成果,围绕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制度落实深入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回答好“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提供了根本遵循。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再出发的“冲锋号”,为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指明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方向。我们要把“四个意识”落到实处,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全局上把方向,全面提高团中央直属机关“谋”的水平和“做”的能力,领会中央要求,形成思想共识,找准前进方向,更好推动共青团改革再出发。
会议指出,要结合共青团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努力提升共青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贡献度”这一主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牢记为党育人的根本任务,完善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机制;牢记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完善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制度机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拓展发挥青年生力军和共青团突击队作用的领域,不断丰富有效方式;坚持服务青年与引领青年相统一,完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制度机制;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建设现代化青年组织,努力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制度效能,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共青团。
会议要求,团中央直属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省级团委要对标团中央书记处的学习进度,抓紧抓实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团中央将适时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贯彻举措。
★学术三江源★
学者袁利平在《劳动教育:让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9日)中指出,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劳动教育在现代社会实现自觉转型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前提的,这在劳动教育上就体现为其价值理念的建构和现代性的转换。
劳动教育以遵循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为重要根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是联结人与自然的重要媒介。劳动教育因此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途径。认识自然、遵循事物客观规律,这是现代性要求下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和开展劳动的前提。
劳动教育以遵循公共理性与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劳动让个个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走到了某一个集体中,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劳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劳动在人与他人社会关系建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纽带作用,是现代伦理关系彰显的一种重要方式,现代劳动教育中蕴含的实践精神正是个体与世界关系的现实反映。因此,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必须从对个体理性的关注转向对公共理性的关注。我们必须遵循共同的伦理规范,以此来协调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共同生活。
劳动教育以遵循自我实现及主体发展为终极目标。最后,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主体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教育,人的潜能才能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和解放。也正是借助于教育中的劳动,学生才能在不断自我确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审美与道德能力的不断提升。由此,劳动教育将赋予人的主体创造及自我超越的概念特征。学生接受这样的教育就是接受主体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的生命过程。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在《以教育现代化助力强国建设》(《学习时报》2019年11月8日)中指出,加快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大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有着目标指向的发展过程,外部目标体现在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需求上,内部目标主要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教育是使人社会化和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决定一切;在教育全面普及化新阶段,需要更加聚焦人的本质内涵。立德树人是一个全面的概念,需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因此是根本任务。当然,更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发展教育的根本立场。
教育现代化必须尊重教育规律。青少年的受教育阶段,正是其身心发育长成的重要时期,有着不同的身体发育阶段和学习活动敏感期。成长过程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教育活动应符合成长规律,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是教室、课堂,现行教育教学活动与规律、标准不一致的地方,就是今后的改革内容。
教育现代化必须支撑国家发展。社会逐步由工业化进化到后工业、知识经济社会,教育逐步从精英阶段发展到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各国也都逐步形成了与本国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结构体系,教育与社会的匹配程度越高,国家发展就越健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才能作出这代人的历史贡献。
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扎根中国大地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我们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传统教育思想源远流长,融合于传统文化之中,内化为民族发展精神财富,自身也在发展演进,滋养着华夏文明的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高等学校要把学问做到中国大地上,职业教育要实现产教融合,基础教育要更好发展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