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新闻 活力青春

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123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切实有效地落实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我校对北京科技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进行了“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北京科技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臧伟伟老师从如何引导学生及如何克服差异、融入支教环境两个方面与研支团的同学们展开了深入交流。

会议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作为切入点,臧老师先与支教团成员共同针对青少年在成长阶段可能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不当行为情况进行了列举和归纳。在讨论中,臧老师指出:当学生有厌学情绪时,身为老师应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如以自身为例为孩子们构述美好愿景,激发其学习潜力、动力;当班级出现早恋情况时,切忌贸然采取行动,应先了解情况,对学生做出规范要求,正确引导双方互相鼓励、同进步,用健康的方式体验亲密关系给大家带来的成长;若同学间出现不健康的攀比现象时,她强调,攀比行为的动机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想获得同伴认可,博得更多关注,这实则可引导其通过学习或掌握其它新的正向技能来达到获取认同的目的。

2e3acd51258449e28cb32bf8c7579e3d.png

臧老师还提到,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把握时机,恰当时间的谈话能够减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二是遵守原则,替学生保守秘密,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但不得随意为其做决定;三是调整态度,愿意倾听学生说话,切身为他们分析,解决他们的疑惑。支教地的孩子们大多来源于欠发达地区,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成长氛围与我们截然不同,无论在就何种问题进行接触谈话时,都要充分结合其成长背景、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引起孩子与我们的共鸣。

在后续的会议互动中,当被问到如何克服差异、融入支教环境时,臧老师则建议大家积极了解支教地习俗、文化,快速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在处理日常工作中,既要有温情、理解、共情的一面,也要表现出有执行力、有担当、有责任的一面,将被动化为主动,从而克服差异,融入环境。

504b1646c9d545458492d584b09964e6.png

接近尾声,臧老师与大家分享了陶行知先生在任教时给予学生三颗糖的故事,再次强调了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重要性,明确了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重心应该放在“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而提出更合理和有效的解决青少年教育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方案方法。

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有许多“大山中的孩子”未能在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适当的行为干预,从而缺乏自信和安全感。我们作为在未来即将接过北科大支教团接力棒的一批志愿者,不仅仅要关注支教地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也要重视他们由于生活背景因素等而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既要关注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又要帮助孩子们从内而外的健康成长,要真正做到从“智”和“志”两个方面来尽所能帮助孩子们拥抱美好明天。

52c9f31a87b54d5dbe1b9d78f74368ed.png

责编:王雪晴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