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新闻 团内要闻

学校共青团干部集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3月25日上午,校团委召开理论学习会议,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校团委全体教师、各学院团委负责人及有关青年师生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青年师生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要点,并从习近平总书记“怎样学”“怎样讲”“怎样抓”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学习。

围绕“怎样学”,青年师生通过了解习近平同志的中学政治课本、听中学政治课教师讲焦裕禄事迹等素材,深刻感受到思政政治理论课对铸魂育人的巨大作用;通过研读习近平同志2001年撰写的理论文章《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真切感悟习近平同志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            

围绕“怎样讲”,青年师生阅读了习近平同志在陕西延安梁家河村插队时给公社社员讲社会主义教育,在浙江工作时每年都会给大学生作报告,党的十八大后深入校园与师生交流的资料素材,充分体会到习近平同志之所以能讲出群众爱听、师生爱听、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关键在于精心准备、坦率真诚、生动朴实。

围绕“怎样抓”,青年师生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校团委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主任于林民谈到,实践育人是北京科技大学的“传家宝”。自2005年起我校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为行动指南,立足实践育人重要环节,扎实推进实践教学的“北科大模式”,注重提升实践育人深度,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机械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陈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一名高校团学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履行好共青团引领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三项职责使命,不断探索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既要努力担当,不断提升自我,让党放心,又要努力成为青年学生可信任的良师益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不忘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带领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校学生会主席傅泓源表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为高校思政工作下一步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高校要坚定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牢政治方向,教育和引领广大青年把个人发展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积极投身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为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点要求,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既要配合好学校与老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任务,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实践者,站稳政治立场,提高自身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建设伟大祖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时代青年,我们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在新形势下我们应用实际行动继续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校团委学生干部史梦瑶谈到,学生骨干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积极发展创新思维;努力拓宽视野,严于律己,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同学,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在同学当中起好带头作用,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本学期,校团委每周一依托工作例会开展“思悟行进”专题理论学习,编印学习资料,分为“学习进行时”“实践指南针”“舆情观察站”“学术三江源”四个板块,全面梳理归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成长与执政经历,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青年师生网络舆情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引导和帮助共青团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实现学深悟透、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效果。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