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晚,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闭幕式顺利举行,我校学子共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及作品荣誉6项,时隔21年再次捧起全国“优胜杯”,用实际行动献礼70周年校庆!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获奖名单
其中,在主体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累进创新奖1项,总积分位居全国第15位,学校获评主体赛 “优秀组织奖”,学校重回赛事“发起高校”行列。在专项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及“黑科技”荣誉5项(含最高荣誉1项),并在 “揭榜挂帅”专项赛中以全国第1的成绩获评榜单“擂主”。获得“黑科技”最高荣誉的 “刚柔并济”学生团队作为闭幕式现场连线的团队之一,进行了项目展示。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赵硕负责、连芳老师指导的作品《“刚柔并济”--面向穿戴设备自备电源的高能量无机电极材料的柔性化设计》获得主体赛一等奖,同时获评“黑科技”最高荣誉“星系级作品”。作品突破了高比容量无机非金属电极材料应用在柔性电池的技术瓶颈,通过材料设计和制备方法的创新,合成了框架型二硫化钴碳基复合电极材料,构建了一种安全、稳定、长寿、可应用于各种可穿戴设备的柔性电池,推动柔性电子产业的发展。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生孟洁负责、吴川福老师和汪群慧老师指导的作品《“臭腐神奇”--一种臭气自净化多层塔式好氧发酵装置》获得主体赛一等奖和累进创新奖,作品针对传统好氧发酵技术存在的因含氨臭气排放导致的物料氮素损失及臭气治理成本高问题,通过利用腐熟肥料中腐殖质及硝化菌对含氨臭气的吸附降解能力,突破高温发酵仓、臭气净化方案、腐熟发酵仓、反应器自动控制系统四个核心功能模块设计难题,实现了好氧发酵体系含氨臭气的原位自净化,具有减污、降碳、提质、增效等优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硕士生于爱华负责、工程技术研究院路新老师指导的作品《用于人体硬组织替代的高强低模仿生梯度多孔纯钛支架材料》获得主体赛一等奖,作品提出了以微合金化纯钛粉末为原料,利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快速熔凝过程控制机制,通过细晶和氧固溶双效强化制备出新型高强韧纯钛结构材料,结合仿骨复合梯度多孔结构设计思路,研发了高强低模且具有良好骨整合能力的纯钛支架,对于推动钛植入体在硬组织修复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智能‘捡’碳”学生团队研发,李佳洁老师和张延凯老师指导的作品《钢铁生产全流程固废利用碳减排虚拟仿真研究》获得“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并在擂台赛中战胜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参赛作品获评“擂主”。作品按照宝武钢铁集团的题目要求,自主研发了钢铁生产全流程多固废协同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和投入产出模型、独创了通用的固废利用碳减排核算方法,实现了以碳减排为目标的钢铁生产全流程固废利用方案的快速优化配置,北科大学子以实际行动服务产业需求、服务国家双碳目标。
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唐雨森负责,顺德研究生院杨国庆老师和文法学院龚志文老师指导的作品《“三点五维”模式下大学生精准扶贫实践及绩效评估研究--基于PSM-DID模型和6年扶贫数据实证分析》获得主体赛二等奖,作品基于扶贫实践中总结的“三点五维”模式,从上千贫困户中精选出104户农户为样本,运用PSM-DID模型有效控制了样本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问题,构建了一套科学可行、适用广泛的扶贫绩效评价体系,验证了“三点五维”模式的有效性,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建议。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科生陈墨负责,陈宏尧老师、冯莉芳老师及路慧敏老师指导的作品《“点光成网”——面向地下空间通信盲区的照明协同中继一体化终端》获得主体赛三等奖,作品可利用灯光兼顾照明的同时完成信息传递,可满足单路分发、多路合成和变向转发的组网需求,能适应矿井坑道、地下管廊、国防设施等复杂地下空间环境,可实现具有抗遮挡、高可靠、低成本的“点光成网”,助力我国地下空间智能化、数字化腾飞。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本科生曾泽华负责、杜宏武老师指导的作品《整合组学分析疾病关联技术的开发优化及应用示范验证》获得主体赛三等奖,作品对与疾病关联的组学算法提出了新的设计,开发并优化了一系列组学算法,据此分析数据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对疾病过程的综合影响,为基因的作用提供了更为细致的解释,并在阿尔茨海默症、癌症及新冠肺炎的研究中进行应用示范。
此外,在“揭榜挂帅”专项赛中,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本科生李泽北负责,杨芳老师和陈存广老师指导的作品《氢化脱氢-射频等离子体制备微细球形钛及钛合金粉末》获得二等奖;高等工程师学院本科生朱润东负责,陈刚老师和曲选辉老师指导的作品《基于高能气流技术流化制备近球形钛合金粉末》获得二等奖;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硕士生刘雪英负责,彭云峰老师和崔洪振指导的作品《工艺流程优化建模仿真》获得二等奖。在“红色专项活动”中,文法学院本科生李佳欣负责、龚志文老师指导的作品《山河无恙,战“疫”有声:从民众行为群像中透视抗疫精神的生成和时代价值》获得二等奖;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薛政邦负责、戈誉阳老师指导的作品《厚植红色基因,筑梦教育扶贫—甘露“红色精神”实践》获得二等奖;文法学院本科生黄雯雯负责、唐德龙老师指导的作品《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三地城市社区多元主体间协同治理模式研究》获得二等奖;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梁雨欣负责、张洪榛老师指导的作品《脱贫攻坚 踵事增华》获得二等奖。
据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省级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自2021年3月启动以来,共有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200多万大学生参加校级竞赛,受疫情影响终审决赛延期到2022年3月举办。我校自2019年10月启动赛事筹备工作,校团委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及各学院开展项目遴选及培训工作,以“摇篮杯”校级竞赛和“鼎新计划”为依托,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项目指导、竞赛培训、模拟答辩、线上评审等活动80余次,学校在国赛组委会开展的校级赛事组织工作评分中获得满分,学生科技创新氛围愈加浓厚,为在本届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科科技积蓄北科力量,目前正在积极备战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期待学校参赛团队接续奋斗,再创佳绩!
(责编:周云帆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