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新闻 院系新闻

银杏实践速递 古城寻径实践录Chapter 1——走近千年古城里的“宝藏”与“匠心”

实践总结记录

Chapter 1

7月26日---7月29日

古城寻径

纵使团队刚建立不久、经验不够丰富,但在正式实践阶段最初的几天时间里,队员们迅速彼此熟悉并开始默契地分工合作,也逐渐适应了实践进行的节奏,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观摩、采访、调查与宣传。收获丰盈,体悟良多。

1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

北京科技大学“古城寻径”忻州古城调研实践团

队长:杨博

实地考察:宁士翔、刘科成

拍摄记录:秦得彰、刘小微

视频剪辑:郭子正

宣传:闫柯政

外联:徐若冰

指导教师:外国语学院 邬炳科

指导学长:视传1802 张文旭

2调研方向和成果

以下为团队在过去几天逐步展开实践,并且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更进一步深入、完善的调研方向,以及在每个方向下我们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果。

别急,详细的记录和照片当然也少不了,手指往下划,就会在下面的版块看到啦~

一、忻州古城内的传统手工艺方向

古城内存在着大量制作、经营传统民间手工艺产品的商家和技艺精湛的老一辈手艺人。在古城官方的指引下,我们团队共探访了包括面塑、陶艺等四家主要以传统手工艺为核心的商户,对经营者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他们的手艺生涯、手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对未来的展望等等。

基于文献资料和拍摄的素材,我们会在后续整理访谈集、制作宣传视频,从而让更多人关注这些优秀的传统手艺术与艺人。

二、忻州古城内的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方向

极其丰富的饮食是古城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其中有着悠久历史与独特的工艺,蕴含着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特色民间饮食尤其值得关注与平常。团队在古城的街巷内寻访了五家以上的特色民间饮食,如捣拿糕、饸烙等,与几位经营者沟通、请教,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这些美食的知识与故事。

同样的,这些美食也会是我们记录、宣传、以及和商家共同推广的对象。

三、忻州古城内以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化内容方向

千年历史名城的旧貌换新颜,自然少不了新鲜活力的涌入。古城原有的景观、风俗、历史底蕴等等也是经商、演出等的绝佳的土壤。

团队走访了有着古朴景观与秀容古韵特色装修风格的“壹城倾宿 ”民宿旅店和古城兴建的“州县市区十五主题院落”,通过采访其经营者,了解其与古城相结合的经营思路与个人对忻州古城的独有感情;之后我们采访了闻名忻州《貂蝉拜月》舞蹈的主演,听她讲述了参与演出的经历、对貂蝉这一人物、这一忻州文化名片的理解和认识等。

四、忻州古城开发管理的优缺点及游客满意度调查方向

忻州古城的开发建设并未画上句号,自然有其优势、不足和提升的空间。团队用一天的时间发放线上、线下问卷合计三百余份,调查游客和市民对古城的认识和反馈评价。为团队后期撰写调研报告,为古城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完成铺垫。

3线下实录

▌问卷分发

TASK 1

团队于线下实践第一天(7月27日),发放线上、线下(在古城内分发)问卷合计三百余份,调查游客和市民对古城的认识和反馈评价。

bd5297410e114ff881dfa071ab3a4de4.jpg

▌采访系列

TASK 2

团队在这一阶段共详细访谈古城内不同身份、不同领域的近10人,包括商户、手艺人、维护人员、演出人员等。

▌寻访特色饮食

TASK 3

几名实地考察的成员利用两个下午的时间走遍古城内的街巷,找到了许多远近闻名的民间特色饮食,并在几家进行制作体验、同老板学习、沟通。

4感悟心得

在这实践最初的几天里,包括作者在内的许多成员都能走心地体会到:

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为实践进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成就感;目睹手艺人精湛技艺的惊艳与敬意以及想要让这样精巧的手艺为更多人所知的愿望与决心;对家乡忻州古城历史的悠久、城内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惊叹;看到更多的人因我们的行动而更多关注忻州古城、更多关注传统民间文化时的自豪与喜悦......

2.jpg

实践才过去不到四分之一,我们的收获与感悟便已经如此丰硕,接下来的日程里,我们期待着走近、认识并宣传发扬更多忻州古城里的民俗文化“宝藏”,倾听更多手艺人的心声,关注更多古城建设的提升空间,为自己家乡这一座千年古城及其容纳的文化结晶的传承与建设倾我们自己的一份力。

(责编:赵晗茗)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