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路线与指导思想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总结党的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成为新时期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前进的基本口号。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既表明党和国家制定的不是一个过急的目标,又表明中国人民决心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用几百年走过的路程,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
二、农村改革与重心转移
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省委支持下,开始探索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始实行农村联产责任制。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从1979年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近8%。再加上国家提高了粮食和部分农产品的收购价,允许农户自主进行多种经营,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批富余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从事工业和加工业,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的作出和实施,使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发展的局面。1987年同改革前的1978年相比,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7% ,集体经济的比重由22.4%上升到34.6%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成分上升到5.6%。
三、恢复高考与教育改革
1977年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全国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决定当年恢复高考。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1977年12月10日至12日,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27.3万人;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恢复高考制度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5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新时期教育的真正起点。当时,中央相继颁布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3个决定,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体制改革为主的强劲旋律,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相一致的新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显然,它是对1958年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的否定和替代。强调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从为政治服务转而为经济建设服务,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决定》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开始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但是,轻视教育、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错误思想仍然存在,教育工作方面的'左'的思想影响还没有完全克服,教育工作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决定》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调整教育结构,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还有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四、对外建交与经济特区
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起点。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实现了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这些外交成就,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1983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给予较多的自主权,以加速海南岛的开发,并于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全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
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等地,对经济特区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根据他的建议,同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这样,就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提高出口创汇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到1987年,全国累计签订利用外资协议(合同)项目10350项,累计协议金额625.09亿美元。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了新的突破,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顾历史,我们应该坚持实践为先的理念,于实践中检验理论,从而才能更好地走好我们的人生道路,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责编:王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