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新闻 院系新闻

最美实习生

高等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第九届“最美实习生”

焦春绚,女,现保送至北京大学工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自动化工程(卓越计划)2020级本科生,中共党员,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小米特等奖学金,艾默生女性未来工程师奖学金,两次获得华为-北科智能基座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曾担任高工学院团委实志中心主任,校志愿者联合会理事,现任自E202班班长,高工2004班学习委员。本科期间参与发表论文4篇,其中一篇学生一作、一篇学生二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一项为学生第一发明人,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曾获RoboMaster2021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国赛一等奖、RoboMaster2022机甲大师工程取矿单项赛国三等奖、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二等奖、CIMC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初赛二等奖等,寒假实践暑假实践双金奖。

大二暑期,焦春绚从机器人辅修课程中了解自动驾驶智能控制,并联系本校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段京良老师,加入课题组实习。大三学年,她参与强化学习型智能汽车自主决策控制的理论及技术研究,参与依托DSAC的高速公路决策项目,参与车辆入匝道任务的强化学习代码调试修改,写GOPS环境接口,设计奖励函数,改善加速度与车轮转角平滑性,并绘制仿真结果,发表EI期刊论文一篇。

大三的寒假,焦春绚选择在青岛科捷机器人公司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物流机器人多层穿梭车PLC间的TCP通讯及数据处理工作。在项目中,她与同事们紧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种默契与配合让她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基于这次实习的经历,焦春绚还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基于Codesys平台的物流机器人PLC控制器通讯优化策略。这项专利旨在进一步提高通讯效率,提升物流系统的整体性能。焦春绚表示,能够成为这项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她深感荣幸,同时也为这个过程中付出的感到自豪。

大三下学期,焦春绚再次踏入了实习的征程,她选择了北京昇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实习。在实习期间,她参与了高精地图引擎的开发工作,负责Apollo地图的解析与计算。在实习过程中,她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也积极参与团队讨论,与同事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种交流与碰撞让焦春绚受益匪浅。除了地图解析与计算工作外,她还参与了地图编辑中的多道路平滑连接算法的开发工作。在开发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始终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地尝试、优化,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这一经历让焦春绚更加明白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大三小学期的生产实习,她来到了赛曙科技机器人竞赛方向实习,以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为背景,深入机器人功能模块开发环节,了解机器人所涉及的基本技术,掌握机械结构设计、传感器应用、控制原理及控制算法,建立感性认识。团队参考了ROBOTAC历年比赛规则,为ROBOTAC比赛十周年,以“十年铸剑”为题,设计了切合主题的场地设计和赛题玩法,既有可行性,也有对抗性和观赏性。

焦春绚说:“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这段实习经历,我深感自己的成长与进步。通过这几次实习,我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面对挑战。这些经历将成为我未来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赵旭东,男,2002年7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机械工程(卓越计划)专业2020级学生。曾获人民奖学金、三好学生、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二等奖、全国部分地区物理竞赛北京市三等奖、“数维杯”国际建模竞赛H奖,亚太杯数学建模竞三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数学竞赛一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竞赛二等奖、奖等多项荣誉,在校学业辅导中心担任高等数学的讲师。本科期间,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并且曾经在华南理工大学完成了一学期的交流学习,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至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赵旭东目前正在小红书担任视频策略算法工程实习生。赵旭东大学阶段主修机械工程,同时因为对计算机充满兴趣,辅修了人工智能,希望通过技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在小红书的这段日子里,他深入了解了数据分析与算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也努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加入小红书实习以来,他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公司的视频内容推荐和营销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赵旭东不仅学会了使用多种数据分析工具,还深入了解了用户画像的构建和数据分析在业务决策中的重要性。

在他工作的某次经历中,公司需要评估百度、阿里、腾讯等供应商在视频质量方面的优劣。领导对此事非常重视,并希望赵旭东能基于现有的数据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了回应领导的期望,他决定利用他在学校学习的数据挖掘和机器知识的相关技能,深入挖掘并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在详细分析后,赵旭东成功找出了一些关于用户内容偏好的规律,并把这些规律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数据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了产品团队。这份报告以实际数据为基础,清晰地展示了用户的喜好和需求,为产品团队在决策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可以说,这次的数据分析和建议对产品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进一步证明了他所学习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

在小红书的实习期间,赵旭东不仅仅局限于数据分析的工作,还积极参与了策略算法的研究和优化。他深知,在数字化时代,算法是驱动内容分发和用户增长的关键。因此,赵旭东主动向导师请教,深入学习了多种热度预测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努力将其应用于小红书的实际业务中。

赵旭东参与了小红书热度预测系统的优化项目。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内容属性和社交关系等多维度信息,他协助团队构建了一套更加精准的热度预测策略。通过A/B测试和用户反馈,发现新的预测策略有效提高了流量分发有效率,为公司的内容生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除了具体的项目工作,赵旭东还积极参与了团队的知识分享和技术交流活动,定期整理和学习最新的数据分析与算法知识,与同事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这种团队互助和学习的氛围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魅力。

当赵旭东回顾这段实习经历,他深刻体会到了数据分析与策略算法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他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成长将成为他未来职业生涯的坚实基石。

赵旭东说“亲爱的同学们,实习是一段宝贵的旅程,它不仅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更让我们在实践中认识自己、找到方向。在小红书的这段日子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数据分析与策略算法的魅力和挑战。每一个数据的背后,都隐藏着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秘密;每一个算法的迭代,都代表着技术的进步和业务的创新。

我想告诉大家,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哪个岗位,只要我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技术的追求,就能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一起努力,不断学习和进步,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

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实习中收获满满的知识和经验,为自己的未来添砖加瓦!加油!”

李梦瑶,女,2002年4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专业2020级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人民奖学金特等奖、“互联网+”北京市一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科技竞赛)特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校级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校级一等奖、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暨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连续两年获北京科技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担任北京科技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基于力学屈曲机制的瓜果蔬菜表面构型仿真》负责人,推进课题。担任材科E20班长,高工本20级年级长、高工学院团学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职务。

大二暑期的认识实习是李梦瑶第一次走出书本理论的围城,试着以生产实践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专业。她到还记得吕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钢铁脊梁》纪录片,其中讲到我国由汽车钢全面依赖进口到在无数工程师的攻关实践下实现宝钢冷轧汽车板占我国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的局面,这让李梦瑶在恍惚间懂得,新时代需要的是能够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有思考,肯创新的新时代工程人才。在老师的引导下,她努力联系专业发展与时代动向,结合自身感悟体会努力形成有思考有态度的实践日志、实践报告,并多次受到老师表扬。

大三暑期,李梦瑶跟随实习队伍在邯钢开展了为期5周的生产实习。在指导教师和邯钢各厂工程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冷轧、热轧、型钢、镀锌等钢铁生产车间现场,对钢铁生产全流程产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参观过程中,她积极思考,认真观察生产现场,总结整理学习笔记,并珍惜现场工程师交流机会,向工程师提问,交流会后查阅相关文献积极整理总结建立理论学习与实践的通路,形成实践日志、实践报告。课程最终拿到了98分的好成绩。

为了加深对工业领域的了解,她在2022年暑期组建了启星企业实践实践团,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加深对行业的了解。李梦瑶作为实践团团长,主动联系德龙钢铁、太钢集团、中车齐车等企业,深入企业一线参观学习;听取企业讲座,了解企业尖端科技成果,增进对行业前沿科技发展动向的了解;开展采访调研,采访企业负责人,深入认识现代工业人才需求导向,加强校企联络。在实践过程中,她依托实践团平台,担任着企业校园宣传大使的角色,作为企业面向校园开展宣传的窗口,综合运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平台、抖音平台、B站平台等主流媒体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企业形象,也帮助更多同学了解行业、明晰职业、助力就业。

专业实践方面,她也充分利用本科生导师制提供的资源平台,加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沿东老师课题组,在辅助师兄师姐科研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以实践锻炼个人科研能力,后经王老师介绍成为主楼183实验室实习生,在甄老师的指导下学习X射线衍射仪的基本使用,进行粉末样品制样和常规物相检测。

李梦瑶说“实习是我们大学生走出象牙塔,从理论转向实践的阶梯。新时代需要的是能够走进企业,让课堂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科技在实践中落地,切实解决生产问题,以青年之力助推科技创新,为产业创新贡献力量的创新技术人才。因此我们更应当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实习实践,让理论在实践的土壤生花,争做新时代迫切需要的新时代人才。”

学长学姐提问箱:看过了最美实习生学长学姐们的事迹和感悟,你是不是也有很多关于实习的小问号?下面是学长学姐们关于一些实习实践问题的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Q. @焦春绚学姐 请问学姐是从哪些途径获得的实习机会呀?

A.课题组实习一般通过从官网查找感兴趣的老师和方向,通过邮件联系老师礼貌询问是否有机会去老师课题组进行科研实习。公司实习一般通过校园招聘或者招聘网站联系,校内也经常有实习就业的招聘会双选会,多关注相关信息。

Q.@赵旭东学长 学长学长,可以麻烦学长介绍一下实习生的一天大概是怎样的吗?

A.在小红书的一天比较轻松,因为小红书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公司,所以一般上午10点之后上班,简单安排一下一天的工作下午完成工作之后六点左右就可以离开了。除此之外会有大小周,每隔一周的周六可以去上班,但是没有强制要求,对正式员工来说周末工资双倍。下午还有零食和饮品,整体来讲还是很轻松惬意的。所以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多尝试不同的实习,感受不同的公司氛围,祝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节奏的实习!!

Q.@李梦瑶学姐 学姐,你是如何把握住生产实习的机会让学科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呢?

A.我会根据生产实习的日程安排提前在网络上查阅资料和相关科研文献,复习一些专业课提到的相关知识,了解下面要去实习的车间的基本工艺流程,如果有疑问,先记下来,和去生产现场参观实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起向现场工程师提问。现场工程师解答后如果还有觉得值得思考的地方,回去整理实习笔记的时候可以结合网络资料和文献再进行对比、思考,直到得到一个自己感觉合理的答案。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再和同学以及带队老师讨论,思维碰撞可以带来更多火花。

“学风严谨,崇尚实践”是我们北科的优良传统,作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希望每位小狮子都可以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让所学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创新之花。

(责编:王钰健)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