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新闻 院系新闻

银杏名师 快来与英语系王琰老师面对面!

想拥有与银杏名师亲密对话的机会吗?那么,所有同学请注意!!!

你们的银杏名师来咯!

一起来看看英语系王琰老师的精彩访谈吧!

名师介绍

王琰,英语系副教授,翻译学博士,研究兴趣包括典籍翻译、中西文化比较、中国形象、跨文化交际研究,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在《中国翻译》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数篇,承担、参与科研项目9项。

54835a0ee35d4badad97167cf1b499fd.png

教授课程:

跨文化交际、英译汉理论与实践、实用文体翻译、精选英语视听I、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翻译学通论等

荣誉奖励:

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外国语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问答Q&A(采访精选):

Q1

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您认为其中有何差别、又有何共同之处呢?

王琰老师:

我认为这是一个从非独立为学到独立为学的阶段。高中每一天的任务都是安排好的,只需学生执行。而在大学,更多需要学生在结合老师所讲之外进行自我拓展和自我规划。

高中所学的知识广而基础,大学有具体的“专业”划分,需要集中所有精力,通识教育也更强调人文特性。对学生个人,大学甚至也是一个独立为人、由校内学习到社会工作的衔接期,可以锻炼“独立”这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高中所培养的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千万不能丢掉,因为大学不是一个放松的阶段。
Q2

学习语言需要有大量的背诵记忆工作,这一过程中难免会感到枯燥疲乏。您对同学们有何解决建议呢?

王琰老师:

我认为没有必要把学习语言当做一种考验意志力的苦差,背诵记忆工作也可以转变的很有趣。“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必修课。从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如课外小说、经典小说、历史性资料等可读性都很高。将有意思的字词从文本中提取,运用在原生态环境中,学生们一定会有收获。另外,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例如b站作为学习平台,听听talk show,其实很多都反映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笑点之间也蕴含着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在乐中学,琢磨琢磨,学习也可以高大上。
Q3

您认为中英翻译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王琰老师:

学生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对原文意思的充分理解。英语是表形的语言,一目了然,汉语则有很多迷惑性的“坑”,需要分析字里行间的逻辑关系,最终用形式体现逻辑。翻译不等于转换,不是光把字词在字典里找出来的过程。语言是用来使用的,只有切合使用才能体现出意义。有一个叫“指月”的典故恰好可以表达翻译的过程:手指就是文字,月亮就是意义。当你抬头望月,手指传递表意的任务已经完成,但如果只看手指,你就永远看不到月亮。

Q4

在大类招生情况下,有些同学反映学习二外占用太多时间。您认为应该如何平衡二外与英语的轻重呢?

王琰老师:

大学是一个记忆力和精力非常旺盛的阶段。而且有二外老师以文化的形式给你讲解,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好时间顺便掌握一门语言呢?学习语言是一个考察综合型素质的过程,不要认为二外会干扰到你,没准以后我们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呢。另外,安排自有安排的道理,踏踏实实打好基础才是正道。

Q5

在就业竞争愈发激烈与英语人才愈发饱和的大环境下,您认为英专生在求职以及工作中有何优势呢?

王琰老师:

我们不能把英语当作一门工具来学习。不然中国人都会说汉语,高中没毕业的和研究生毕业的公司会要哪一个呢?英专生跨文化的系统性学习是其他专业的学生是得不到的。英专生可以过学习对整个英语世界有一个细致透彻的了解。在以后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也能了解对方的喜好和需要。像一个“Expert”, 不只会说,而会懂得。

另外,英语的“通用性”也意味着多种可能性,很多职位都是和我们有关联的。我相信未来的五到十年是中国飞速发展,大幅度迈入世界的时机,漂洋过海的各地人民都会对中国非常感兴趣,这些一定会给我们提供很多的职位和机遇。其实我们也有保底的选择,实在不行可以去机构当老师啊!

现阶段学生不要太焦虑。也许不是没有好的职位,是你还没达到好的标准。机会来了,会优先选择给有准备的人。学语言的很多,学不好的也很多。只是会说英语、有四年本科学历是远远不够的,国家需要高精尖人才。
Q6

我们了解到您也担任着本科生全程导师,您认为全程导师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您在担当全程导师的过程中是如何为学生进行个人规划的?

王琰老师:

导师最重要的作用当然是引导。在迷茫的时候告诉你有什么样的方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我会要求学生在关键节点——大二上|下学期把毕业以后的人生规划写下来,依此给学生建议,使他们的人生路线更加清晰。要考研的同学在大三上学期要明确自己的具体专业,做好相应的准备,我会相应给出一些指导。

Q7

您认为学生哪一方面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呢?或者说您又会着力挖掘学生哪一方面的潜力呢?

王琰老师:

应该还是综合性能力比较好。包括如何寻找材料、如何撰写论文等自我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以及我最看中的细心踏实严谨的治学素质。在翻译课上我会强调学生翻译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标点符号。我会给他们举例子说:“你们买衣服一定也希望得到精品。”不论是做翻译还是以后步入社会的各类工作,精细完美的产品都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学生有话说

我是英语1801的张鸣悦。

在我刚转专业的时候,王琰老师就为我提了很多建议。这些建议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因为有了老师的指导,才让我在最初的迷茫焦虑中找到了方向。我的学习与生活都受到了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曾经有一次临近期中,因为作业与考试的时间接近,我压力很大。而王琰老师积极地对我进行开导,指导我先将任务按优先级排列好,留足为了这些作业进行资料查询、整合的时间,再统筹好考试复习和期中论文的相关安排,同时还为我的多门课程讲解了许多与其相联系的专业知识。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我果然顺利地度过了那段紧张的时期。

如今我已经大三,王琰老师经常鼓励我,在对我的学习、生活计划提出建议的同时也对我严格要求,也总是与我们分享各种专家讲学的资讯和宝贵的学习资料,我由衷地感谢我的导师王琰老师,希望我能如同老师希望的那样,努力着追逐到那片智者的星空。

“一枝粉笔积淀千秋智慧 ,三尺讲台寄托中外文明。”在面对面的访谈中,我们感受了王琰老师的渊博学识和教育情怀。聆听王琰老师的采访后,相信大家都对自己的学业理想更加坚定!请在各自的领域里继续前行吧!

责编:王雪晴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