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专业介绍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到来,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人工智能引领、大数据赋能”自动化已成为冶金、材料、矿业、能源等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显著特点。
面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自动化学院开设的“数智工程”微专业,将依托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资源和“自动化”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以数智化工程关键理论为主线,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控制的融合为主导思路,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该微专业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系统性与前沿性相结合为特色,旨在为学生提供数字化与智能化工程的系统知识,提升学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实操能力,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广阔、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的工程领域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包括从基础到进阶的知识模块,共涵盖八门课程。初级阶段课程包括“控制工程基础”和“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帮助学生打牢智能控制和机器学习基础;中级课程如“数字图像处理”、“智能机器人”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据处理和机器人技术的理解;高级课程如“深度学习与工业大数据分析”和“工业软件基础”着重于前沿应用技术的实践。此外,还设置了“工业数智化技术”与“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课程,以帮助学生掌握数智化应用场景下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逻辑从基础理论到进阶应用层层递进,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数智工程知识体系。
为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行业契合度,微专业将部分课程与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如“工业数智化技术”课程计划引入行业专家讲座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把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课程拟与行业企业如深圳市博科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通过联合企业导师的指导,学生可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
数智工程微专业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智能制造和工业数字化所需的专业技能,为进入工业4.0时代的冶金、材料、矿业、能源等制造行业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数智化人才。
二、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需要,面向冶金、材料、矿业、能源等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自动化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数智工程微专业以“宽口径、厚基础、育创新、强能力、重实践”为指导思想,坚持基础奠定、能力培养、创新实践的和谐统一,培养视野开阔,志向远大,系统掌握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工业数智化技术,兼具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合作能力,可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修读条件
招生对象:面向全校二年级以上理工科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招生。
招生计划:30人
招生条件:
1)对工业数智化领域具有相关学习兴趣、有意向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并跨专业学习自动化领域相关专业知识。
2)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主修专业成绩良好,学有余力,已修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程序设计基础、电路(或电工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或信号与系统分析)等课程。
四、修读年限、学分及毕业要求
修读年限:1-2年/2-4个学期
学分:17学分
毕业要求:学生在毕业前,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学分,颁发数智工程“微专业”结业证书。
五、课程设置
拟开设8门课程。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分 |
总学时 |
考核方式 |
控制工程基础 |
2024-2025-2 |
3 |
48 |
考试/报告 |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
2024-2025-2 |
2 |
32 |
考试/报告 |
数字图像处理 |
2025-2026-1 |
2 |
32 |
考试/报告 |
深度学习与工业大数据分析 |
2025-2026-1 |
2 |
32 |
考试/报告 |
工业软件基础 |
2025-2026-1 |
2 |
32 |
考试/报告 |
智能机器人 |
2025-2026-2 |
2 |
32 |
考试/报告 |
工业数智化技术 |
2025-2026-2 |
2 |
32 |
考试/报告 |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 |
2025-2026-2 |
2 |
32 |
报告 |
六、报名及选拔方式
请各位学生认真阅读《北京科技大学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校发〔2024〕37号),学有余力的全日制本科生可自愿报名,原则上每人只能选报一个微专业。
报名方式:本科教务管理系统-培养管理-微专业管理-微专业报名。
将以下材料按照顺序扫描为一个PDF,命名要求:学号-姓名-学院-数智工程微专业报名材料,报名时同步上传。
1.自动化学院数智工程微专业申请表(模板见附表1);
2.学习成绩单和专业排名证明;
3.外语水平证明、发表论文、各项获奖材料证书等;
4.其它材料。
报名时间:2025年3月10日-16日(报名时间在3月10-16日范围内)
七、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机电楼504办公室
联系电话:62334930
联系邮箱:zdhjx@ustb.com.cn
联系人:马韬
附表:自动化学院数智工程微专业申请表
自动化学院
2025年2月24日
(责编:王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