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团背景
为充分挖掘大学中艰苦奋斗、对社会充满责任感和爱国情的劳动精神,并积极宣传优秀教师辛勤投身科研劳动、创造性地为国家社会做出的伟大贡献,发扬材料学部教师良好的师风师德,“撷光”材院教师劳动精神探访调研实践团通过对材院优秀教师进行线上采访,了解其科研经历,采编其先进事迹,展示其科研劳动风采,弘扬“学厚质朴,百练成材”的院训,讲述材料人的科研劳动情怀与使命、责任与担当,引导广大青年从“科研”角度体会劳动价值、提升劳动意识。
无论是窗明几净之下的三尺讲台,还是黄土艳阳的耕农田野。我们所景仰的高尚的劳动精神,其实就在身边。撷光·探访实践团以笔墨为手,融聚材院教师们的点点星火,让更多的学子汲取到前进的力量。
前期准备
实践团成员通过线上会议制定分工表,并将团队分为五个工作小组:采访组、推送组、宣传组、文案组、视频组:
在实践正式开始之前,撷光的成员们在线上关于采访技能重点进行了培训,同时各工作组针对各自将要开展的工作分别进行组内会议和相关技能培训。
采访技能培训
实践过程
撷光实践的过程,以采访工作为核心,围绕其开展一系列宣传、文艺创作工作。
实践团的成员们计划出紧凑的日程表,在实践期间连续不断地尽心着采访工作,深为老师们在各自领域精益求精、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所触动。
采访过程截屏
采访完成之后,实践团的成员们在苑惠婷老师的指导下对采访稿进行认真细致地修改与提炼,力求以笔墨将与老师交谈中所收获的感动再现、流传!
带着深深的震撼与感动,撷光实践团的成员们不遗余力地开展宣传推广工作,运用信息平台、纸质媒介等开展宣传,在学院官微开设了材师微光栏目,将采访之中的所闻、所见、所感运用推送进行宣传推广。实践期间发出29篇微博,实时记录实践过程,总获40000余次浏览量,与官博17次互动。
回到北科校园之后,实践队成员线下拜访了接受采访的老师们,表达了感谢和敬佩。
实践成果
50天左右的时间,撷光小记者们共进行了30余次采访活动,总计时长达40余小时。
截至目前,材师微光系列推送共推出8篇推送,获得阅读21000余次,微博动态浏览量四万余次,并获得北科大青年互动点赞。
推送
材师微光
宣传成果在材院各级师生之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那段时间引起了朋友圈内转发点赞的热潮。
评经过反复修改提炼,撷光实践团最终归纳整理出一部80000余字能充分反映北科材学人科研育人劳动精神的成果书集——《撷光·探访集》
带着材料学子的敬意与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点滴感动,撷光实践团为每位老师原创设计了致谢明信片。同时还制作了精美宣传册宣传册、访谈录这些宣传资料,开学时与新生见面并传播材院教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撷光从未停下脚步,采访工作以及材师微光栏目推送正持续进行中。
实践感悟
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只能进行线上采访,无法面对面交流,近距离领略其独特风采和个人魅力。但哪怕仅仅通过线上的交流,我们也被老师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品质所深深打动。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曾燕屏老师开拓进取,燃烧自己,为国家事业发光发热;滕蛟老师志存高远永不言弃,在科研的道路上下求索;高克玮老师心无旁骛,秉求真初心,亦怀慈母育人之情;姜乃生老师挟梦于怀而乐观坚韧,不断设立新的挑战,冲破知识边界。这些是师者的奉献,是科研工作者的勤恳敬业,是平凡但又伟大的工作者的爱岗敬业,辛勤付出,劳动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诠释,而这也正是我们所要撷取的光,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采访、文稿撰写、宣传,传递这些光,去照亮更多学子,让默默付出的老师们被更多同学了解,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被老师们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精神所打动,化为漫漫长路上前进的力量。
实践已然告一段落,但远方很远,步履不停,撷光永恒,我们始终在路上!
——撷光探访实践团队长田维佳
实践归来话收获
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已接近尾声,而寒假社会实践即将来临。为传承材料学院的实践精神、提高实践质量、增强实践意识,学院面向20级新生开展了“实践归来话收获”的团日活动。
撷光实践团队长田维佳同学于11月15日下午参加了材料2010班与纳米U20班的团日活动,为20级的同学分享了团队的实践经验。
撷光实践团,最为突出的便是他们独特的实践题材,田维佳同学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阐释了材院教师的访谈调研承载了深厚的专业自信与学科归属感。之后她从队长的角度来解析一个实践团成功的要素: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分配好每位队员的工作并且能够及时审核每位队员工作的成果,也告诉同学们每一位队员都应该做好自己所分配到的任务,为实践团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结束后在场的同学们也是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期中不乏对于即将到来的寒假社会实践的困惑,比如对社会实践组队是找老乡还是朋友,加入大团社会实践有何便利条件等,田维佳同学也是一一大家进行解答,并预祝同学们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取得好成绩。
(责编:祝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