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薇,女, 2000年7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
眨眼间我已经在北京科技大学度过了两年的学习时光,在良师益友的帮助下,我逐渐从懵懂青涩的大一新生转变为更为成熟的大二学生,对大学、对专业、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知。回顾大二学年,虽然疫情一定程度上打乱了下半学期的正常的学习生活,但还是觉得满有收获、心中踏实。不同于大一的认知、发现与坚持,大二于我而言,就是积累、探索与挑战。
积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专业学习上,我将其奉为指导原则,尤其是对于语言专业的学生而言,每日都有新的词汇和表达,时代在进步,全球化在推进,语言就必然有所变化与发展,因此每日的学习与积累至关重要。
我常常制作随身的词汇卡片,在寝室的柜子上贴着单词、语法、作业任务的小纸条,每日坚持早起进行早读,没有课的时候几乎都在图书馆、教学楼或者逸夫楼上自习……我相信这些小小的、看似不起眼的每个习惯,都会对我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正如大一时的日语课本里写的:“言葉の勉強は日々の努力の積み重ね”(语言的学习是每日的努力积累)。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收获。
在大二学年的学习中,我认为“术业有专攻”,因此投入大量时间在专业学习上,始终保持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同时我在大二上学期也通过了日语国际能力测试2级考试,为未来的学习之路继续添砖加瓦。
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二这一年,与一如既往的坚持积累相伴随着的,是我对于专业知识、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探索。我认为自己在大二时期更倾向于扩展广度,提升能力,因为学习语言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应该有视野、有思想、有阅历。
因此,我积极参与了一些能够扩展视野的志愿活动,大二上学期我参与了北京“国际设计节”海淀分会场的讲解活动,作为讲解员连续讲解8小时,在这样的活动中,我对于未知的城市设计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除此之外,大二下学期我作为校级创新项目(SRTP)的负责人,带领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从制作和发放问卷、数据分析、文献资料收集、论文大纲拟定到做出成果,每一阶段的起步、过程以及结果都让人印象深刻,作为论文小白的我也从这次创新项目的实施中学会了一些方法、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挑战——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我认为大学是发掘潜力、展现自己的平台,因此上大学以来就一直在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注重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在大二上学期,我加入了校团委青年双创服务中心,第一次学做财务工作,第一次参与大型年会的组织与策划,第一次拿了双创的“全勤奖”……校团委的学生工作给我带来的,不仅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成长,让我从学生工作小白逐渐成长为学生工作的参与者与组织者,为进一步历练打下了基础。
在日语的学习中,“输出”能力十分重要,换而言之就是表达能力。为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我在疫情期间也积极准备了“大中物产杯日语演讲比赛”,从一遍遍的改稿、纠正发音到脱稿等,我从中学到很多地道的表达和演讲的实用方法与技巧。我还多次参与了北京科技大学与日本法政大学学生的线上交流活动,一方面是了解文化,另一方面为了锻炼口语。与日本的同龄人一起畅谈抒怀,研究讨论不同文化的魅力。得益于这几次线上交流会,我和几位日本朋友保持了良好的联系,对于日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语言学习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也深知语言的魅力与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因此虽然是日语专业学生,但我仍保持着对于英语的学习劲头与热情:大二暑假,我参与了线上的英语实习,并顺利完成一万字的翻译量工作。在实习中,我了解了关于笔译的一些知识、方法和辅助工具等等相关内容,对于“如何像一位真正的翻译一样翻译”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我认为这也同样适用于日语专业更高、更深层次的学习,日英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但是翻译时的基本态度、方法、理论有很多是可相通的。虽然专业的英语笔译是我未曾接触过的领域,但当真正着手去做,并全力以赴努力做好的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习经验分享
1.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节奏,某个人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大家在向他人学习的同时也要多关注自身的身心状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个人觉得预习为辅复习为主,在课后复习上应该多下工夫,将所学联系起来,融会贯通。
3.课堂上提高听讲效率,有效节约时间。课下用1小时解决的问题课上可能只需要5分钟,把握好课堂时间,有问题及时解决。
4.打好基础,有效输入和持续输出相结合。在低年级阶段注重打基础的同时,也应培养对事物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用所学勤输出,勤思考。
写在最后
我始终相信,最好的风景在路上,踏实地朝着心之所向走去,道路会越走越宽敞、生活会越来越精彩。大二一年仿佛眨眼间就过去了,但是关于青春、关于奋斗是故事仍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虽未曾在笔尖记录下来,但回想起来便有千言万语可讲。感谢老师同学和努力过的自己,我也会继续努力,让未来的日子更加闪光。
(责编: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