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拾遗“沉雕赣韵”非遗调研实践团
北京科技大学华夏拾遗“沉雕赣韵”非遗调研实践团由来自外国语学院日语1902的队长何诗芳,来自数理学院的副队长左一厂以及来自高等工程师学院的袁思晴、张智宇,来自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的李玉莹、王庆智、周晨宇,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刘力熜、王崇礼,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缪珊,来自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陈力君、熊坤润12位同学组成。我们将深入三雕之乡,在江西婺源展开以婺源三雕传承与保护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共同感受中国的古老文化,寻根三雕之美,探寻华夏之韵,不忘初心、竭尽全力,在实践中保护和弘扬“三雕”艺术和文化。
北京科技大学华夏拾遗”沉雕赣韵”实践队循着声声蝉鸣,走进蚺城,探索着婺源三雕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满载而归。
【问卷调研】
设计线上问卷,收集大众对婺源三雕的认识、喜爱程度以及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态度等信息。目前回收有效问卷315份。
针对上饶市市区居民,设计线下问卷,了解上饶市居民对传承三雕艺术的态度以及社区开展的婺源三雕宣传活动等。目前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针对婺源当地居民,设计线下问卷,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婺源三雕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等信息。目前回收有效问卷298份。
【实地采访】
采访上饶市信州区图书馆杨馆长,了解图书馆推出的以非遗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上饶市的悠久历史和本土民俗文化。
采访上饶市信州区博物馆潘宏斌老师,他以一位专职摄影者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如何用光影记录三雕,用影像传承文化。
采访上饶市广丰木雕城工作人员,探询部分工厂目前的生产规模、销售市场,以及疫情对木雕产业的冲击与政府的扶持措施等。
采访江西省根石艺美术协会副会长黄坚大师,近距离体验木雕的制作工艺,了解其从最初选材到最终销售的产业链。
参观婺源县非遗展示馆,并采访婺源县非遗保护中心施杰平副主任,聚焦婺源三雕的生存现状、政策保护、宣传教育、未来发展等问题,明晰了非遗保护中心对婺源三雕发展与传承的实践规划。
参观华龙徽雕艺术馆、匠人之家、三雕车间等,感受婺源三雕的艺术特色与基本制作工艺。并与华龙徽雕文化产业园总经理俞兴宇先生("婺源三雕"市级非遗传承人)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企业在三雕传承、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宽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成果。
在拜访“石雕艺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文武大师时,与陈大师讨论了关于如何有效传承发展婺源三雕等非遗保护问题的看法。
参观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欣赏前人精湛的雕刻技艺并就其保护工作及历史文化对当地村民及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
参观寒山艺术馆,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汪鸿欣,深入了解(砚石)雕刻艺术的现状和发展,体悟传承人对艺术的热爱。
前往婺源徽州砖雕厂,拜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代表性传承人张师傅,感悟他纯粹的匠心。
【中期成果】
中国婺源网、爱婺源APP两个平台报道我队参观及采访活动累计4次。收到来自华龙徽雕文化产业园、婺源县非遗保护中心的表扬信两封。回收有效问卷813份,顺利完成7次专题采访
【后期规划】
1.做好俞友鸿先生(婺源三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线上分享会的宣传工作
2.整理访谈稿等文字资料
3.进行图片和视频的后期制作并整合材料
4.完成微电影剪辑和配音配乐工作
5.撰写相关文章,向期刊投稿发布并通过自媒体发布
6.为以”婺源三雕”为主题的歌曲填词
7.完成实践报告,汇报实践成果
(责编:赵晗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