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鑫: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巨做则必成
王康鑫,男,河南南阳人,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感知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北京科技大学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大三学年综合加权92.16分,排名专业第1(1/48)。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十八届CIMC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初赛二等奖、2024年北京市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三等奖、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奖励。
学海无涯勤为径,书山有路趣作舟
王康鑫始终在探索中校准人生坐标。经过大一学年的学习,他在机械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中分流成绩位列第一。面对专业选择的十字路口,他选择追随热爱,毅然转入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在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深耕。大二学年面对补课与新课的双重挑战,他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通过记好笔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预习-听课-复习的闭环中保持高效节奏。“将热爱融入每天工作和生活,看似辛苦的日复一日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正是这份热爱让他大二下半学年加权成绩跃升至91分。大三学年他以92.16分学年加权分问鼎专业榜首。这三年GPA三连升证明:当热爱成为学习方法论的核心,卓越自会成为必然解。
躬行方见真知处,纸上空言终觉疏
“勇气是自由的序章”。 王康鑫深知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想要全面发展就必须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积极投身到科研和竞赛中。大二的SRTP项目获校级二等奖,初尝科研甘苦;大三在实验室研究图像算法,终于构建起了让理论落地成为科研的桥梁。这段研究让他不仅触摸到科研的肌理,更培养出“缺什么补什么”的从容心态。他的竞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大一学年参与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机器人比赛都以失败告终,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总结经验,做好规划充分备赛。在后续的竞赛中,他积极投入最终斩获CIMC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初赛二等奖、北京市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多项竞赛奖项,并发表EI国际会议论文一篇,拥有软件著作权一项。
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他结识到了许多更加优秀的同学,得以窥见“山外之山”。这些竞赛强者让他明白,成绩不过是丈量阶段的标尺,而真正的学术长跑,需要永不停歇的进化力。今后他将继续努力,不断在自己的领域耕耘,不断突破自己。
班团风采主旋律,实践奉献志愿心
参与集体活动并为之付出是能够体现个人价值和提升幸福感的。在大学期间,王康鑫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乐在其中。他曾两度在优秀班集体答辩的舞台上担任主唱歌手,在节目中展示感知211的风采;曾担任“重规划·展未来”生涯规划主题班级团日的调查员,线下走访调研国家电网等多家企业招聘会,在团日中向同学们分享当下企业招聘标准。
除了学生工作,他还参与了如世界机器人大会、70周年校庆与迎新活动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总服务工时已达163小时。在社会实践方面,王康鑫分别参加了寒假社会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作为主力队员在活动中负责制作推送、剪辑和联络学校企业等工作,并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获评“先进个人”称号,其所在团队分别获得铜奖和银奖的荣誉。未来他将继续投身学生工作,真诚地帮助每一个人。
写在最后
他说:“认真活成每个当下的局部最优解,命运自会串联起全局最优的人生轨迹。如果对当下感到困惑,不妨停下思考今后想要的人生。在明确方向后,就从根本上相信自己,然后接着前进。很多时候,事情最难的部分来源于我们内心的阻碍,而非事情本身,所以勇敢地去尝试吧!最后的收获往往会远超我们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