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新闻 院系新闻

材料学院“勠力兴邦,材兼文武”忆红游踪活动顺利举行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校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召开了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的师生党员集中培训。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落实两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把握思政工作生命红线,凸显钢筋铁骨育人特色,培育钢铁精神,锻造钢铁本领,学习先进思想,感悟红色文化,材料学院特组织了“勠力兴邦,材兼文武”忆红游踪活动。

本次活动共36位材料学院的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分成六个小组前往不同景点。活动期间,小组成员撰写脚本,参观红色基地,拍摄游踪视频,欣赏沿途风景在亲身经历中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谓收获满满!

全体成员于4月14日上午7:50在北京科技大学西门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各小组依照计划的路线,依次出发,开启一天的美好旅程。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陈列面积近5.9万平方米。主楼建筑高94.7米,南北两侧各4层,楼顶装有直径6米的巨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全馆有43个陈列厅(区)。正门上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匾额是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不仅是研究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国家博物馆,而且是中国唯一一所综合性军事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反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中国古近代军事史和世界军事史为主。成员们通过在指定地点合影的方式游遍军博,不仅见证钢铁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了解钢铁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更加领略了钢铁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先辈们在钢铁锻造下的坚韧与拼搏精神。



陈独秀故居坐北朝南,是一个正方形的院落,院落东南方缺角,大门位于东北角,院内正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耳房一间、东厢房两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见证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历史遗存。



李大钊旧居为民国时期三合院,分为南北两个院落。它是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所,见证了李大钊同志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实践。

每一个富强独立的国家,背后都有着勇于斗争和反抗的先驱,每一个光明伟大的国家,背后都有着甘于奉献和献身的勇士。成员们在这里穿梭,透过历史长河窥见陈李二位先生璀璨的一生。于是,见贤思齐,接过先生手中的火炬,牢记先生不屈的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北京大学红楼,前身为北京大学第一院,因该楼墙体主要部分均用红砖砌筑,故俗称“红楼”。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胡适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此能重温五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价值。



中华世纪坛,它是中国人民迎接新千年、新世纪的标志性纪念建筑,静止的回廊与旋转的坛面寓意着中国古老 “乾”“坤” 的哲学思想。

中华世纪坛工程具有重要的审美原则,它以“中和”“和谐”之美,体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科学精神与道德相结合的理想光辉”及东西文化相互交流、和谐融合的思想。在总体艺术设计上,中华世纪坛以“水”为脉,以“石”为魂,并以诗意化凝练的语言和中国艺术大写意的手法深化意境,昭示中华民族特有的宇宙观和美学精神。下沉广场的流水、青铜甬道上的清溪和用4万多平方米黄色花岗岩铺装的坛体、广场、步道,无一不是这种艺术设计的体现。根据其周边环境特点和主题精神,中华世纪坛的主色调确定为黄、绿两色。所有人工建筑均为黄色调,突出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以树木作为分割空间的手段,加之精心栽种的草坪绿化带,构成绿色的环境,营造出了“天人合一”的意境。

本次活动相较往年新增特色栏目——拍摄“青年之声”视频,以下为优秀片段集合,完整片段将在后期推出。



在参观陈独秀旧居和李大钊故居同时,各小组积极完成特定任务,即在游踪过程中寻找相应文字,拼凑伟大建党精神的语句。



回顾历史方知荣辱兴亡,着眼当下才觉国泰民安,小组成员在参观北大红楼和中华世纪坛同时并按照规定位置打卡留念,共同记录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感受博大包容的人文情怀。



在游踪的过程中,各个成员积极参与其中,并在朋友圈打卡。

至此,本次“勠力兴邦,材兼文武”忆红游踪活动圆满结束!希望参与成员通过学思践悟,在真听真看中笃实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涵养家国情怀,不断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责编:王钰健)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