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新宁
中共党员
工程管理专业2021级本科生
保研至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曾任管理2103班学习委员、学院团委办公室部长
现任工管21班学习委员、大数据2407班小班主任、校学业中心英语组讲师等
曾获国家奖学金(2次),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2次)、优秀学生干部,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2022年“强国杯”技术技能大赛国家级三等奖、“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23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三等奖、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二十四届“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创意竞赛)二等奖、第二十四届“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华为产业命题竞赛)二等奖等荣誉奖励。
“那无数次穿行经过的银杏大道,无数个披星戴月的皎皎夜晚,还有无数段进退两难的纠葛,全都碎裂成粒,平均用力地散落在我的来时路,并塑造出我的每一个或大或小的进步。”
学业学习——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我们时有听说黑马的故事,并羡慕他们突如其来的逆袭。令俞新宁没有想到的是,在她无限美好的青春年华里,也有幸当了一回黑马。大一刚入学时的她,成绩并不理想。“那时候我看着成绩单上与第一名相差八九分的加权成绩,回忆起自己一开始信誓旦旦想要保研的口号,心想——这么大的差距,我还追的回来吗?”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沉淀,俞新宁暗暗下定决心,不能一蹶不振,要卷土重来,要“逆天改命”!
大一下,俞新宁调整学习策略,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终于,在一份份笔记、一张张思维导图、一次次刻苦自习的积累下,她的微积分课程取得了17分的进步,加权成绩进入了专业大类前五名。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她在大二上乘胜追击,成绩稳步提高。这时候的她已经清楚地知道,所有逆袭,都是有备而来;所有光芒,都需要时间才能被看到;所有幸运,都是努力埋下的伏笔。
在专业分流时,她毅然选择了自己所热爱的工程管理专业。当大二下接触到专业课时,她越来越能感受到工程与建筑的魅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她的高分课程也越来越多,《房屋建筑学》更是取得了100分的好成绩。最终,她在大二学年的加权排名提升至专业第一,大三学年继续保持在第一。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俞新宁的大学生活因奋斗而散发光芒,她表示未来也将继续奋斗,只管一往无前。
竞赛与科研——知识转化,行动开弓。
俞新宁认为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才是学习真正的意义。因此,在课堂外,她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在大一时参加的第一个大型比赛是以助农扶贫为主题的校园营销大赛,在参赛过程中她与队友齐心协力,将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帮助贫困县农民解决产品滞销问题。那次经历让她深切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思维的碰撞以及团队协作的乐趣。在比赛期间斩获两个分项赛的冠军更让她颇受鼓励。
此后,俞新宁参与了更多竞赛,在创新创业类竞赛、学科类竞赛等领域不断探索。在时间的磨砺下,她从对商业计划书模糊的概念到熟练地撰写,从对学科竞赛的手足无措到得心应手,她一步一个脚印,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将实践转换成经验。
“那些一起为比赛拼搏的日子将永远熠熠生辉于我的心中,那些为难题绞尽脑汁不甘放弃最终得到答案的成就感也都将化为绵绵力量,灌溉着如今的我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我。”
俞新宁在大二上学期便本着对科研的敬畏与憧憬向导师提出申请,希望加入科研工作。她曾参与过“智慧城市建设对建筑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在其中以三作的身份参与论文撰写。之后俞新宁又参与到了“碳交易对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在其中进行了数据收集和整理,应用Excel、Stata、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可视化,运用非参数的生产前沿分析模型测算碳排放效率,并通过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验证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最终,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全英论文,向SCI期刊进行投稿。俞新宁还以该课题为基础,担任团队负责人,带队参加了SRTP,获得校级立项。
“我非常感谢导师对我的辛勤指导,为我入门科研铺设了一条坦途,在受阻时又给予我鼓励,让我有信心继续前进。科研的过程大大锻炼了我的耐心和毅力,也培养了我严谨的思维体系。”
俞新宁还在大二暑假期间去往牛津大学交流学习,感受不同国度的学习氛围。她在交流期间不仅深入学习了专业知识,还积极参与学术讨论会,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交流思想,拓宽了国际视野。
工作与志愿——求真求实,发光发热。
俞新宁始终相信青春在奉献中才能焕发出愈加绚丽的光彩,大一入学时,她当选管理2103班学习委员,专业分流后她又担任工管21班学习委员,向同学们分享学习资料、组织班级高数习题课,始终尽职尽责,并协助班长、团支书共同建设优秀班集体。
在班级之外,俞新宁还加入了许多校院两级的学生工作部门,结识到了许多优秀的小伙伴。
在院团委办公室,她和一群性格活泼开朗、干活细致入微的同事们一起组织举办了许多精彩纷呈的活动,答辩会、迎新、党校等。同时,日常的报销工作看似不难,却也是锻炼俞新宁处理事情细致有条理能力的重要经历。
在学生学习与学业发展指导中心讲师团,俞新宁作为朋辈讲师,累计授予四节大课,三十余节小课。每次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时,看到大家脸上茅塞顿开的神情,她都能收获到满满的动力。她还在经管学院的学业辅导中心,为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命制英语期中模考题,并开展了习题解析课,帮助他们更加从容应对英语考试。
现阶段,俞新宁还担任大数据2407班小班主任。她希望用自己三年多来的经验,帮助学弟学妹们适应大学生活,开启精彩纷呈的人生新体验。从组织新生见面会、班会到成绩分析会,她用心关注着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始终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她希望自己能贡献更多的力量,成为光,散发光。
俞新宁还参与了各项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在寒招活动中,她担任团队宣传负责人,回到自己的母校向学弟学妹们宣传北京科技大学,最终获得了“寒招实践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在暑假社会实践中,她加入甘露实践团参与支教,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孩子们带去精彩多元的课堂体验,同时通过家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他们的诉求,为当地的教育发展贡献了青年力量。
大三开学初,俞新宁参与了彩虹路活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在与大一的学弟学妹接触时,他们反馈给我的笑脸和以往志愿服务遇到的可爱之人一样,都让我更加充满前进的力量。”
写在最后。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懊恼于自己大一上的成绩,但是现如今的我已经与那半年的自己和解。人生中总有很多的不完美,我认为不必执着地去搜索那不完美的缺口、不必费尽心思地填补,因为那些缺口正是我们与过去交接的窗口。我很感谢这扇窗,透过它,我能看到过去,看到自己,并明白自己拥有触底反弹的潜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未来,我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向内生长,向外拓展。相信终有一日,我们都将负箧登顶,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责编:王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