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树、植树、护树,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1985年3月,北京将每年4月的第一个休息日确定为“首都义务植树日”。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 4月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连续第9次参加,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人民参与首都绿化的热情。
今年是我国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材本18级党支部响应号召,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材院“学党史”教育活动,促进支部党员学做结合,切身感受学习我党进行的环境建设精神,于4月3日前往北京亿亩千田种植基地,开展了“迎春天谱写绿色,贺周年学做相织”的户外植树活动。
“万事如意”、“茁壮成长”……挂在树苗上的寄语牌表达了同学们的殷切嘱托,同学们希望这10棵矮小的树苗能够早日长成参天大树。
侧柏树寓意着热闹与喜庆,正值建党100周年之际,提前祝福伟大的祖国节日快乐,也嘱咐每一位参与种植活动的支部成员能够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临别之际,同学们拉起横幅和党旗,与心爱的树苗们合影留念,一起见证这美好的一天。最后,同学们又在横幅上留下自己的签名。
历史上的今日:
时间回溯到1985年3月12日,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在这一天确定了它的雏形。
这一天是个晴好的日子,胡耀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天坛公园参加植树劳动。胡耀邦同志对陪同植树的北京市负责同志说,全国范围规定3月12日是植树节,北京节气晚一点,参加的人还很少,北京是不是可以自己搞一个统一的植树的日子,他问:“什么时候最合适?”北京市负责人回答:“北京春季造林三月底四月初是最好的时候。”胡耀邦同志建议说:“那就规定四月初的第一个星期天,也可能是三号,也可能是四号、五号,就是四月的第一个星期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来参加植树,对全市人民有教育意义。”
根据耀邦同志的提议,市人民政府建议规定每年四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全市的“义务植树日”。1985 年3月18日,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会上,代表们一致通过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规定全市人民“义务植树日”的建议,规定每年四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为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
1985 年4月7日,首都人民迎来了第1个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自此首都义务植树运动也进入新的序章。
1993年4月4日,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万里等同志来到京城北郊的朝阳区碧玉公园,同首都群众一起栽下84棵油松 、白蜡、红花洋槐等。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江泽民同志扶锹远望,随口吟咏出毛泽东同志的诗句。他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要常抓不懈,坚持下去。
1998年4月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等来到北京市玉渊潭公园,与北京市干部群众和少先队员们一起挥锹培土,提水浇灌, 参加了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这是江泽民担任总书记后,第九次在京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江泽民同志高兴地说:“这很好,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护环境,就是要领导带头,人人动手, 坚持不懈,才能见效。”
2014年4月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全国各族人民要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下去,坚定不移爱绿、植绿、护绿,把我国森林资源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自1982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年年带头履行植树义务,截止到2019年,北京市已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多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达2.05亿株。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学“习”:
那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呢?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两个多月后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他进一步作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等庄严承诺。前不久,在赴福建考察时,他还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四:我们在路上
2019年初,NASA发布了一组数据,自2000年以来,地球新增了5%的绿化面积,相当于亚马逊雨林的大小,其中25%来自与中国。18年间,中国绿化了175万平方公里土地,平均每年9.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绿化一个韩国。在亚马逊雨林逐渐缩减的时候,中国在默默的提高全球绿化面积。这恰恰证明“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由此拉开了中国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序幕。无数人默默的行动,正在把这篇土地变得美好,很多沙漠逐渐披上了绿色的外衣,这是一种怎样的奇迹!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绿化,不是让老百姓勒紧裤腰带牺牲自己,而是讲究经济规律,治沙植树不单是一项惠及全球的工程,还是脱贫致富的好办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真正的让当地农民们富裕起来了。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我们创造的人类奇迹:
毛乌素沙漠又称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西、内蒙两省交界,是中国的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寸草不生的大沙漠,在人类40年顽强对抗后,30%的沙漠覆盖了植物,80%的沙漠得到了成功治理。5000万亩地水土不再流失了,黄河年输沙量,也因此减少了整整4亿吨!
三代建设者把塞罕坝这个不毛之地变成了森林公园,总面积142.6万亩,其中林地面积达到了110万亩。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等构成了森林的主体,600多种植物让这里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基因库;獐、鹿、狼、野猪等和各种鸟类成了这里新的“居民”。
库布奇沙漠,中国第七大沙漠,曾被称为“死亡之海”。近年来,沙漠面积由435万亩缩减到327万亩。
但是,相信很多同学都还记得前不久袭击了中国北部地区的那一场巨大的沙尘暴,北京被厚厚的黄色沙尘所覆盖,PM10的空气污染物急剧增加,一些测量站的浓度甚至超过了每立方米8000微克。这也恰恰说明我们在绿色生态建设上仍道阻且长。
按照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适龄公民,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至5棵或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而我们大学生除了到植树现场挖坑栽树、浇树填土等,还可以通过林木抚育、清理绿地等多种形式尽责。
春风催绿意,植树正当时。大家还可以通过关注“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公众号,进行义务植树报名预约,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毕竟留的青山,赢得未来,植树我们是认真的!
(责编:梅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