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13位候选人同台竞技,以"学业筑基、科创探微、志愿传薪、生活臻美"四大维度展开精彩陈述。他们既以扎实的学业根基筑牢专业底色,用创新的科研实践探索学科前沿;又以火热的志愿行动诠释青年担当,借诗意的生活态度传递人文温度。通过系统梳理求学路上的成长蜕变,每位答辩者都绽放出独特的青春光芒,生动展现了新时代材料学子追求卓越、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董星睿积极好学,时常就无机化学问题与主讲老师交流。从反应热的计算到晶体溶于水后的产物判断等,在微信上频繁请教,不放过任何知识疑点,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王相然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互动并记录问题;课后梳理内容、攻克难点、独立作业并仔细订正;期末复习时多刷真题、系统整理知识点以构建知识体系,通过这些习惯稳步提升学习效果。
李浩正对高数展现出浓烈的兴趣。在入学前就自学完成高等数学上册,开学两月内学完高等数学全部内容。凭此,他获两项数学相关竞赛的一等奖,展现超强自学的能力与数学思维。
涂宇轩积极投身科创。参与“摇篮杯”创意赛,作为项目负责人,提升专业知识与文献查阅等能力,锻炼团队组织力。加入科技团队,提前了解专业知识,精进文献阅读等技能,从科研竞赛新手成长,追求卓越。
孙梦从积累文献阅读和理论知识起步,到实现WSe2晶体管初步设计与搭建,还掌握了光学显微镜、SEM、管式炉等设备的使用,在专业技能和科研实践能力上实现显著提升。
侯森森努力探索科研,多次在学科与创新创业竞赛中折桂,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熟练掌握金相磨样等基础实验操作,展现出强劲的科研创新能力与潜力。
瞿晨胤科研竞赛中表现卓越,在备战“摇篮杯”时,经多轮打磨分组撰写论文;通过定期组会推进进度,借助学长学姐经验赋能;导师在关键节点指导,助力臻于完备。通过竞赛,提升了科研工具实操能力,深刻领悟团队协作的价值。
董晓天热衷公益,累计志愿时长37.5小时 。在丰富的志愿活动中,提升沟通能力,秉持责任心,收获助人的满足感。
张幸如秉持奉献担当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各种活动中收获助人的快乐,体会付出价值,提升组织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坚定以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传递爱心温暖、贡献社会力量的信念。
朱玥童课余生活精彩纷呈。军训时表现突出;足球领域考取国家三级裁判证,加入校乙女足,参与多项赛事;在学院新生辩论赛中获亚军,加入院辩论队参与多场比赛,真正做到以趣充盈,劳逸结合。
刘癸彤在宣传技能方面颇有所成。精心设计9篇微信公众号推文,于Bilibili和TikTok发布团队动态,浏览量超500次,收获超50次点赞评论。还走进三所高中进行宣讲,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充分展现出出色的宣传与沟通能力。
吴婕仪兴趣爱好丰富多元。热爱阅读,在书籍中汲取知识;钟情旅游,打卡各地名胜,领略不同风景;擅长摄影,用镜头捕捉自然美景与人文瞬间,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危佳怡课余活动丰富多样。志愿活动投身解放军医院、华清园社区服务;团日活动参观党史博物馆“复兴之路”展等,接受思想洗礼;文娱活动参与悦跑、饺子文化节等,在多彩活动中充实大学生活。
曹文斌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赞扬学生首学期的卓越表现,对其清晰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导向深感欣慰。他勉励全体同学以优秀典型为榜样,立足专业深耕,树立远大志向,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人格完善等维度持续突破。期待学子们在新学期赓续奋斗精神,保持坚持、成就更佳自我。
新生奖学金答辩活动在热烈氛围中圆满落幕,充分展现了材料学子“学厚质朴、百炼成材”的优良风貌。期待全体同学以榜样为镜,在求知路上勇毅前行,以青春热血铸就报国理想,用奋斗笔墨续写时代新篇。
(责编:王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