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新闻 院系新闻

【弘奖风流】林晨霄:相信相信的力量

林晨霄,女,2003年8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21级学生,现已保研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硕士学位。曾获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北京赛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一等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系四海”国际交流交往专项赛金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银奖、校级“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科技(社科)竞赛二等奖、人民二等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奖励。曾担任文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部长。

大学三年期间,她在学业、思想、实践多个方面做出努力,以硅步千里的付出与仰望星空的情怀,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学业科研——沧沧学海,历历行舟

回顾三年的专业学习,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大三的方向明晰,她对社会工作、大学学习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一时,她曾经将成绩作为最高目标,只顾追求课程内容的精益求精。尽管这种认真的学习态度让她在大一学年取得了高绩点与奖学金的成就,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她向外探索的视野。进入大二后,她逐渐意识到,在这种单一和刻板的学习方式下,零散的课程内容在考试后便会被抛之脑后,既无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难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因此,她开始寻求变化。面对课堂内容,她仍然会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但在此基础上,她通过广泛阅读专业书籍拓宽专业视野、形成自己的思考;通过阅读专业文献尝试解决自己的困惑、促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查漏补缺、激发思维的火花;通过参与各类竞赛锻炼创新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三年来,她取得90分以上课程58门、95分以上课程30门、三年加权成绩位列专业第一的好成绩,并以648分的高分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目前已保研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研究生。此外,她在摇篮杯、挑战杯、互联网+等多类竞赛中也取得奖项,获得优秀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学而致知,行而致远”,科研对于她而言是大学生活的一个关键点,让她真正走进田野去发现问题,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大二阶段,她参与了一项关于乡村振兴与遗址保护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通过走访百余户村民获取数据、撰写论文,从相对剥夺感的理论视角探讨大遗址保护区农民的社会心理特征及疏导路径,获得上海大学费孝通田野资助计划立项,也在校学术论文竞赛获二等奖。大三时,她主动申请加入导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在北京劳务市场开展针对日结劳动体制研究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并在寒假期间以线上访谈的方式对日结工劳动状况进行进一步了解。在此课题基础上,她阅读梳理国内外文献,撰写论文讨论日结劳动的不稳定性以及日结工的应对方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于期刊。这些科研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更鼓励她不断探索未知,勇于挑战自我。

学工志愿——初心如磐,笃行致远

在思想上,她始终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作为沐浴在党的光辉下的青年人,每一次的阶段性进步都蕴含着党对她的教育和培养,她也渴望成为党的大家庭中的一员,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自大一递交入党申请书以来,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学习有关党的理论知识,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坚定的政治方向,通过努力,她于去年11月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并将继续加倍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为文法团学的一员,她也在学生工作上付出自己的力量。大二,她担任文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办公室部长,在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中筹划前期的策划方案,组织现场的各类流程,也做好后续的工时、报销统计与整理工作。在文法青协的一年里,她认真参与青协各项工作,读书日外展、宪法知识竞赛与演讲比赛等活动中都有她参与组织的身影。团学的工作不仅锻炼了她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了对外沟通与队内协作统筹能力,也让她在参与者与组织者的双重身份下体验到了学生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实现自我的成长。

从个人到集体,从集体到社会,她从未停下奉献的脚步。大学三年内她积极投身于各类志愿活动,从档案馆整理到校庆献礼,她在医疗、教育、环保等方面献出力量,心系社会,争做表率。

实践实习——知行合一,学用相融

“走出象牙塔,躬行黄土地”,在实践上,她以不断探索的信念勇往直前,在两次社会实践中力求将最美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大一时,她担任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队长,带领团队成员在江西省井冈山中学开展14天的 “支教+调研”,累计教学60余小时课程,整理2.5万字学生档案,开设的“小小讲解员”活动获得新京报报道。大二,她主动加入本专业的农民参与调研实践队,深入大地湾地区,关注大遗址保护与农村发展的两难困境问题,聚焦农民参与,凝聚青年力量,发放问卷300余份,整理访谈稿约2万字,获得了社会实践团队银奖。从江西到甘肃,从支教到调研,从青涩到成熟,她在两次的社会实践中不仅锻炼了她的组织协调能力,更让她感受到了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此外,她也在专业实习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和北科大社区的两次实习中,她负责开展老年手机课程与亲子活动,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实践中发展思维。

写在最后

回顾过去三年,大学对她来说而言是充满机遇的地方。学习、竞赛、科研、大大小小的实践活动与志愿项目都让她在不断的尝试中不断成长。但同时,大学生活中也充满着矛盾与探索。面对舒适圈外的任务,她曾经因为不自信而逃避;面对激烈的竞争,她曾经因为压力而焦虑。幸运的是,一路上老师、同学、家人给予的包容与支持让她能够一次次坚定地相信自己,一次次迸发向前和突破的勇气。

在未来,她将更加关注自我的多元发展。在学习上把握专业知识,广泛阅读书籍,提升外语水平;在实践上通过实习提升自身实务能力,锻炼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生活上勇于尝试各类活动,培养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她希望能够成为自己的筑梦者,始终相信相信的力量,探索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

(责编:王钰健)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