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新闻 院系新闻

省港大罢工数理党员 百年党史 讲给你听第28期

1925年,打击英帝国主义,省港大罢工。来自硕19第二党支部的党员刘建颖将为我们讲述“省港大罢工”的故事。

历史背景

1925年5月,五卅惨案发生后。广州、香港工人为抗议帝国主义的残暴,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直接领导下,有组织、有准备地举行了省港大罢工。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派邓中夏、杨殷、苏兆征、林伟民、李启汉等人到香港和广州沙面租界的工会以及工人群众中进行了罢工的准备工作。

历程

1925年6月19日起,各个由指挥的工会,包括:电车、印刷、船务、首先响应,三日内即有二万人离开岗位,返回广州。各学校学生亦同时罢课。在广州,沙面英租界的华工亦于6月21日起响应,拒向英商及领事馆提供服务。

会场分为三部分:工农界会场由谭平山(跨党分子)主持;学商界会场由伍朝枢、邹鲁主持;军界会场由汪精卫主持。并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胡汉民宣读国民党决议案,请国民党中央党部代表廖仲恺演说、广州特别市代表孙哲生演说,商界协会代表甘乃光演说,演毕,宣布散会巡行。结果酿成冲突,英军指游行者越界并威胁租界人命财产,向部份群众开火射击,造成五十多人死亡,称沙基惨案。同时广州政府由国民党中央委员兼工人部长廖仲恺的主导下,决定援助香港工人回广州生活。

7月6日,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下设各部门主持罢工,成立二千多人的工人武装纠察队,封锁香港,禁止粮食输出香港及经香港之货物入口。至7月8日,已有十三、四万人离港,前往广州、佛山等地。香港一度恐慌,至7月中旬后才稍为回复。但香港受经济封锁影响出现萧条。

至1925年年底,对峙开始出现缓和现象。原本主张强硬的港督司徒拔离任,新任港督金文泰11月到任后,表现出较为友善态度,派出辅政司到广州与国民政府谈判解决罢工。

至1926年初,国民政府内部出现微妙变化。廖仲恺先于1925年8月底被暗杀。而省港罢工委员会于1926年3月初因中山舰事件而被蒋介石缴械。

1926年4月初以后,国民政府开始北伐,注意力有所转移,大罢工逐渐松懈。至6月,国民政府派宋子文、陈公博及陈友仁与英国政府谈判罢工问题,港督覆函指“罢工实际已成过去”。至9月18日,国民政府宣布将于10月10日解除对香港封锁。

10月10日,罢工委员会解散,省港大罢工正式宣告结束。

省港大罢工的意义

省港大罢工无容置疑是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沉重最成功的一笔,这次大罢工有效的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香港政治和经济的统治,并且让广州的金融得到了保障。据统计,罢工以来,英帝国主义平均每月损失达2.1亿元。这次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准备北伐战争,起了巨大作用。省港大罢工历时1年零4个月,是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工。

责编:梅思凡)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