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新闻 院系新闻

我们都是“追星人”

近日,新材料制备与加工党支部“追这样的星”系列党日活动在腐蚀楼322召开,本次活动由支部五位同志分别讲述自己心中的榜样,各位党员和积极分子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让我们来看看谁是这五位小贝壳心中的“星”。

“明星”榜

预备党员贠培文同志跟我们分享了她心中的“星”—谢建新院士。在业界和学界,谢建新院士的学术成就蜚声海内外。

谢院士兼任国家“十五”、“十二五”、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专家组组长,担任国家973项目“高性能金属材料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形的科学基础”的首席科学家。坚持把论文写在车间,把成果写在现场的谢院士始终坚持将科学与科技报国、服务社会联系在一起。尽管成效卓著、硕果累累,但他依然为人低调、淡泊名利,坚持走在科研一线、深入现场反复检验,全心投入自己热爱的科学研究中,孜孜以求、精益求精。

dca4dd7181c0408785e47386d2f1dcf9.png

把论文写在车间、写在现场的院士——谢建新

党员刘亚猛同志分享了自己心中的星——张志豪教授。科学事业是世世代代人的事业,张志豪老师便是献身科技事业中的一人,截今为止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10项。2010和2012年分别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张老师更是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曾前往江苏盐城科技镇长挂职,挂职期间各种政务亲事亲为,用科技助力乡镇企业发展,得到乡亲的一致好评。科研工作中张老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而生活中的张老师却和蔼可亲,私下里梯队学生亲切称呼张老师为“豪哥”,不仅因为时常帮助学生解答各种科研的问题,更是因为相比于科研成果,“豪哥”更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常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先做一个开心的人,再去开心地搞科研!

a161b1ef4cd2493089217de375493020.png

深入乡镇一线,助力企业发展——张志豪

党员徐欢分享了自己心中的榜样——大师姐段方苗,国家重型燃气轮机材料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材料制造部技术负责人。

燃气轮机是飞机、电站、大型舰船的心脏,也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重工业水平。由段方苗师姐深度参与的一级静叶的制造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此项技术的突破意味着我国成功突破了重型燃气轮机的核心技术。

大师姐曾说过,我们就是特别勤奋,我们就是一代一代地去努力,别人花五年的时间,我们花三年,别人花二十年走的路,我们不都是走了十年就走完了吗?正是带着这股特别能吃苦的拼劲,段方苗师姐和团队开始了一级静叶的试制工作。为了实现“让冰在沸水中也不会融化”的奇迹,他们在小小的叶片周身设计了超过400个冷却孔,而每一个孔的加工精度都要小于0.1毫米,任何一点小小的误差都前功尽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段方苗师姐学习,把个人的价值和国家的价值联系到一起,把青春奉献到工作中去!

b1833b6c272d40bbbae589647b668e72.png

坐得住冷板凳,装得下“中国心”——段方苗

积极分子刘啸同志分享了自己心里的“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新华教授,党员祝亚亮同志跟我们分享了他心中的“星”——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付华栋老师,两位老师对于科研学术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孜孜不倦培育桃李的为师之道,深深的影响和鼓舞着他们!

6f8ead69bbc34a2c8bca526049ba8fa3.png

付华栋老师

895abff1b2be47eb80709087e2f8ac94.png

刘新华教授

支部成员纷纷表示追科技“明星”,就是要学习科技明星那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献身科学的事业心。科技明星都是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艰难跋涉出来的。正是因为他们在科学研究领域,苦苦追求,默默奉献,才推动我们社会不断进步。追这样的“星”,就是追求进步,追求文明。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就应该在全社会营造出敬重科学家、崇尚科学家、学习科学家的良好氛围。

8274345390bb40efbfd1412490248b7b.png

结语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自2019年启动“追这样的星”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以来,计划在五年内打造百名师生追星宣讲团,自活动实施以来组建宣讲团师生27人,举办活动20余场,讲述学习榜样、科研学术大师、材料名家等16人次。

(责编:王雪晴)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