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新闻 院系新闻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校七班赴陈独秀旧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参观学习

4月21日,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第424期积极分子党校七班的成员们来到陈独秀旧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旧门牌是箭杆胡同9号),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靠街门倒座小房一间。1917年,陈独秀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租住在此,《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随迁此地。编辑部位于胡同里面,从正门进去,映入眼帘的便是由陈独秀先生主撰的“新青年”标牌,再往里走便是南北两房。徜徉院中,很难想象,这座百余平方米的小院子,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北房共三间,北房是《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1920年9月至1926年7月间《新青年》刊登的200余篇马克思、列宁著作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首次以仿真形式集中展示,填补了一项历史空白。陈独秀、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时往来书信及编者作者之间的通信手札也陈列其中。整体体现了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的历史过程,让人更深刻细致地了解了那一段红色地历史。



紧接着,第424期积极分子党校七班的成员们赴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通过沉浸式体验,重温激情岁月,感受历史温度。北大红楼,这座承载了中国近代现代革命历史的重要建筑,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主题展依托北大红楼建筑本体和现有的房间结构,复原了李大钊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等六处旧址,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


图片3.png

成员们仔细观看展列的一张张老照片、 一件件老物件,通过珍贵的文物史料和影像资料,重温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团员青年们深刻感受到了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革命先辈们,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而不断求索的坚定信念。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团员青年们对红色历史和伟大建党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为北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4.png

入党积极分子吴松岳表示,我有幸同党校同学一同参观了北大红楼,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来到这个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纪念馆——北大红楼。在此,我们参观了蔡元培、陈独秀专题的陈列室、李大钊图书馆主任室、还原过的“五四”前夜场景的“新潮社”,这一幕幕充满着历史厚重感的场景令我久久不能回到现实,一个个高度还原的场景,一件件充满年代感的实物,把我带到那个充满热血的岁月,感叹着那个年代的革命人士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努力,他们不怕困难,用实际行动唤起民族的党性,挺起民族的脊梁。他们在此留下的光辉足迹永垂不朽!

入党积极分子卢家宸表示,我们一行人前往北大红楼研学。早在《觉醒年代》电视剧中,我便被蔡元培,鲁迅,李大钊等人奋战在新文化运动前线的身影所感动。来到此地,我踏上红木楼梯,感受时代的脉搏气息。一间间办公室,见证着那个时代学者的风采和共产党人崇尚“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爱国是这里的主旋律,无数青年志士被鼓舞,走上斗争道路,为日后的五四运动打下了坚实的信念基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要向他们一样,努力学习,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心怀爱国之情,实现人生价值。

责编:孙世飞)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