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甘露,俟君来饮。甘露·蒲公英教育扶贫实践团着眼于针对进京务工人员子女及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教育扶贫。实践团由日语1802陈祉祺担任队长,队员有史慧雪、翟逸心、韦恬恬、于溢涵、周紫涵、赵怡瑶、李思润、强珺、郭莫子。活动前期以调研活动为主,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于疫情期间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情况以及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并转化为有针对性、系统的线上教育帮扶活动,通过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扶贫活动,培养他们对于不同领域的兴趣,接触新鲜事物,提升学习质量,增强求知能力,感受陪伴的温暖。
蒲公英课堂 DAY 2
甘露·蒲公英教育扶贫实践团线上夏令营活动的第一天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画上句号。经过团队的交流与总结,我们针对课程内容、辅导计划等进行了优化,力求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开拓思维的良好契机。晨曦徐徐拉开了帷幕,我们再一次与小朋友们迎来了崭新的夏日旅程。
数学逻辑思维训练——小雪老师
今天是小雪老师讲课第一天!课前才把PPT的最后版本改好,讲的时候还有一丝惶恐,生怕自己讲的不清楚,不能让小朋友们明白题的逻辑,但好在效果还可以,也算是一颗悬着的小心脏放下了。
网络授课讲数学逻辑推理题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吧,短暂的半个小时,孩子们给予我积极的配合和莫大的鼓励,也原谅我偶尔的小失误,真的有被温暖到,希望能继续和孩子们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互相陪伴,共同进步!
民乐欣赏——于老师
本节课圆满结束了,虽然只跟同学们有一节课的短暂接触,但与同学们之间丝毫没有生疏的感觉。在互动方面,我也尽量多提问大家,希望更多的同学可以真正融入这节民乐欣赏的大课堂,同学们对此也是十分地配合,积极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也是立即发问,自由地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了解并学习到了更多的民乐知识,也通过我的微薄力量传播了中华民族的瑰宝(民乐),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民乐的魅力,发自内心地为我国民乐的发展而自豪!
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问题:①准备类似的科普类课程,要尽量减少晦涩难懂的“定义”型文字,可以多一些影音、动画、图片,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提升课堂的趣味性。②丰富讲授方式和种类,避免在某一个问题上花费过多时间。
美术与手工——恬恬老师
选择给孩子上美术课,我自己一开始都没有想到。其实在小朋友们的这个年纪,我对美术课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并不能很好的完成美术作业,次次作业都不高的分数让我越来越自卑。可是,随着年龄增长,看了越来越多的电影、作品,我逐渐开始对油画、排版等美术相关的内容感兴趣。
开设这堂美术课的目的,并不是想要教会孩子们什么画画技巧。而是希望能让他们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而兴趣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节课的主题我定为“折纸艺术”,也是考虑到目前线上支教开展的局限性,孩子们难以获得完备的手工材料,而折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其材料准备较为简单,但形式十分多样,可以给孩子许多发挥的空间。
在今天的课结束后,我们也有所反思,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完善教学方案。希望我们的讲述能够唤醒小朋友心中那匹“野马”,让他们多去尝试、多去探索,始终保持着对浮华世界无穷的好奇心。
DAY3
01
当清朝遇见西方——语文课
思润老师
今天和怡瑶一起圆满完成了语文课,在课堂上大多数小朋友们都能够积极的互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能够更加激发小朋友们的兴趣。无论是外国文学还是清朝常识,以及更加生动的形式,保证大家的理解。也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与我们交流心得体会,一同进步。
怡瑶老师
今天是我线上支教的第一天,原本以为会略显枯燥的课堂,没想到孩子们还是听的很认真,也有积极参与。其中一个女孩子看过不少提到的名著,阅读量惊人,看来是才女种子选手~和思润一起完成了这次课堂,一起调试,一起上课,一起成长。明天的英语课也要加油呀!
02
垃圾分类小课堂
小祉老师
在纠结于公共卫生主题课内容安排什么好的时候,当下北京市大力倡导的垃圾分类给了我灵感。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日本这个发达国家将垃圾分类这件事做到极致曾一度让我感到惊讶。而近几年随着国内环境问题的出现,环保的重要性渐渐突显,尤其在疫情时期,如何避免有害垃圾造成污染也成为了热点,因此我觉得在这个时间节点,向小朋友们宣传环保意义以及科普知识非常有必要。
课前,我带领小朋友们观看了北京市垃圾分类宣传动画短片《分小萌》,视频里可爱的垃圾桶形象以及朗朗上口的童谣在我看来是非常好的素材,也将环保这个大话题变得更加亲切,易于引入课程。小朋友们也看得津津有味,时而跟随视频进行哼唱。
接着,我通过几组数据以及图片帮助小朋友们更直观的了解我国环境现状,突出垃圾分类的刻不容缓,同时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为了帮助大家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垃圾分类常识,更有效地投放,同时以身作则带领家人一同进行科学分类,我设计了几组小游戏,让小朋友们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筛选。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小朋友们对于环保知识的掌握速度和程度都非常乐观。
有数据表明,如果进行科学的垃圾分类并回收,那么每年可为北京市创造11亿元的收益,而如此可观的收益如若有效运用到扶贫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入上来,将会对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在课程最后,我呼吁大家垃圾分类从自己做起,带领身边的家人同学一同做环保小卫士。
科学兴趣培养
莫子老师&紫涵老师
在开课前一直担心自己所讲内容太难(物态变化和压强)小朋友们会听不懂,反复地改稿子和ppt,自己也在私下里对着电脑练了一遍又一遍,在ppt里又增加了很多互动环节和体验环节。我也曾想过要不要换一点简单的内容,毕竟他们只是三四年级的孩子。但是在听到第一天上完课的老师说他们基础很好又很聪明的时候我下定了决心:不改了!好在结果是让人惊喜的,小朋友们真的听懂了初二物理才会学的物态变化的知识!而且互动也很积极。准备了实验材料的也“大方”地开了摄像头,让老师可以在课后进行指导。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物理小实验讲了物态变化,并对生活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的现象进行了举例和说明。我不求他们可以将这些知识记到初中,只是希望他们再看到生活中的一些熟悉的物理现象的时候可以想到“啊!我知道它的原理!”或者在面对不知道原理的现象的时候乐于去调查和研究,丰富和扩展知识面,增加对科学的兴趣。
之后紫涵老师以矿井用的戴维灯为出发点,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常用的几个灭火方法,并布置了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方法的作业,让他们进行巩固与分享。
(责编:吴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