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我校本科生、研究生积极筹备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创新创业竞赛,12月4日晚,“三大赛”经验分享交流会暨SRTP项目介绍会在图书馆报告厅顺利举办。
本次活动由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高等工程师学院联合主办,北京科技大学校团委苏烜,材料学院辅导员康泰、孙宏伟,新材院辅导员张郢,高工学院辅导员赵倩出席活动。新材院博士生王建文、材料学院本科生喻以诺、高工学院本科生魏征宇作分享报告。来自三家单位的本、研学生共计200余人分别通过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新材院团委研究生创新与实践部菅金鑫主持。
首先由苏烜致开场词
他首先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了充分认可,表达了对三位分享同学诚挚的感谢,同时介绍了“三大赛”的基本情况。苏烜指出创业队伍应具备的三点基本情况:
第一,创业比赛比拼的不仅是创意,还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行业调研以及一份好的创业计划书;第二,获奖的团队基本上都是跨专业团队,学科交叉才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第三,创新创业比赛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同时其中的体验也是丰富多样的。他希望各位同学以本次分享的师兄师姐为榜样,踊跃加入到创新创业比赛的队伍中来,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历练和成长。
王建文博士作分享报告
作为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金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的团队负责人,王建文就其团队项目“高精铝材——新基建高端铝合金循环再生技术全球领航者”进行经验分享。王建文从三个方面向参会同学们分享了比赛经验。
首先,他解释了创新创业大赛是展示大学生创新成果的舞台,是在国家层面推动大学生积极创新的主要方案之一,也是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号召的重大举措;接着他讲到,创新创业比赛的优势除了保研加分、学校支持力度大之外,还包括与导师思维碰撞、对科研项目及行业背景有更深入的理解等;此外,他还给出了做好创新创业大赛的四点建议——要饱含创业激情和吃苦耐劳精神;要组建一个跨专业、跨行业的团队,形成优势互补,为了共同理想一起加倍努力;要有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项目、真正去调研市场;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去打磨项目,提前历练和成长。
应在座同学们的期盼,王建文博士在分享报告的最后重现了全国总决赛现场的风采,让在座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全国总决赛现场的激烈竞争气氛、金奖团队负责人展示成果的自信。
喻以诺同学进行经验分享
喻以诺同学就“面向新一代人机界面的自驱动交互型电子皮肤”双创项目进行经验分享,该项目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银奖。
她首先介绍了“摇篮杯”、“挑战杯”、“互联网+”三个赛事的区别与联系。接着,她指出要多和指导老师沟通,充分发掘项目想法、充分开发项目价值。最后就项目计划书的撰写、PPT制作、答辩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了详细说明,并再次强调了科学组队的重要性。
魏征宇同学进行经验分享
魏征宇同学就“基于流化技术制备3D打印低成本钛粉”双创项目进行经验分享。他分享了该项目想法的来源到项目实施的完整过程,表达了对新材院和导师的感谢,展示了参赛过程每一个步骤的亲身经历,展望了其团队下一步的工作愿景。同时,他祝福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创新创业比赛中有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大二上学期,我和在座的部分同学一样比较迷茫,还好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提供了很多精品项目。”
现场提问交流环节
在三位嘉宾经验分享完毕后,同学们学习到了很多“三大赛”的相关知识,同时产生了不少新的疑惑,踊跃地向现场嘉宾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嘉宾们为同学们一一耐心作答。
孙宏伟老师发言
活动最后,孙宏伟老师就SRTP项目的申请、立项、实施全过程做了详细介绍,针对注意事项做出特别说明,同学们对SRTP项目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认知。
尾声
活动以展示新材院、材料学院联合提供的材料学科部分公开双选的双创课题作为尾声结束,同学们可在有效期内选报感兴趣的课题,组织方将第一时间收集整理同学们的选择意向,第一时间组织指导教师见面会。同学们纷纷表示三家单位带来的“三大赛”全方位介绍帮助同学们建立了对三大赛事的认知、扫除了对三大赛事的疑惑,更对三家单位筛选提供优秀课题的贴心服务表达了充分肯定和赞扬,表示一定积极响应创新创业的号召,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
今年,我校材料学科在 “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赛事中共收获国赛2金2银的突破性成绩,既是对本学科科研成果价值的认可,也是全体师生团队不懈努力的结果。一直以来,材料学院、新材院对创新创业工作十分重视,本次活动是三家单位结合学科特点、科研特色和人才培养进行的首次尝试,旨在增强材料学科学生对创新创业工作的认识,提升师生参与度,充分发掘研究成果的潜力和价值,为材料学科“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责编:王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