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2:30,北京科技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分站赛在腐蚀楼404拉开帷幕。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董超芳,党委副书记高晓丹,腐蚀与防护中心白洋教授、黄海友副教授,粉末冶金研究所刘永畅教授,先进制备加工技术研究所赵帆老师以及全体辅导员老师们担任了本次比赛的评委。此次“学术三分钟”活动共有来自不同梯队的八位同学参与比赛,在比赛当中大家各展特色,竞相角逐,尽情展示了科研魅力与学术风采。
高晓丹致开场词。她认为北科大“学术三分钟”演讲活动自开办以来,已经成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重要品牌,是北科大研究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展现的一场盛事。无论是院级赛,小组赛还是校级赛,谁能抓住有限的180秒,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观众发现科学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就是取胜的关键。高书记认为如果同学们的研究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她会强烈推荐“学术三分钟”!
随后,八位硕士、博士同学们为现场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自由学术报告会。在比赛过程中,白洋、黄海友、刘永畅、赵帆四位评委分别针对同学的演讲进行了点评,老师们首先对同学们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自己科研方向表示肯定,但同时也指出的诸多不足,比如演讲的内容逻辑性不严谨、缺乏肢体语言、过分依赖PPT等。这些宝贵的建议使得参赛同学们获益匪浅,对他们以后的科研汇报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经过激烈角逐,评委的严谨打分和工作人员的认真审核,最终,杨秀玉获得一等奖;杜森和贠培文获得二等奖;王志奇、李洋、李泽北、龙君杰获三等奖,他们将继续代表研究院参加后续的校级竞赛。
董超芳副院长为本次比赛做了总结讲话。她首先对本次参赛选手的选题和发挥都做出很高的评价,她认为,演讲最重要的是对研究内容的总结能力,而且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自己在做的工作讲述给大家,我们每个人的研究方向都不一样,要在三分钟的这么短的时间内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听懂,而且还要生动有趣的去展现,这是有难度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能展现学术能力,演讲能力和临场表现能力。此外,她还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诉大家,学术三分钟尽管不是科研汇报,但是在体现趣味性和故事性的同时,也需要一些严谨的数据和事实呈现,要将自己的研究内容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她还希望在将来的备赛过程中,每一位选手都要好好准备,争取在校级赛中赛出水平、赛出成绩,这对自己的汇报水平是一次很好锻炼!董老师的讲话让大家受益匪浅。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是我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以演讲道学术”的方式,繁荣校园学术氛围、加强学术文化交流、为研究生提供学术风采展示的平台。比赛分为院级赛、小组赛、半决赛和决赛四个阶段。要求参赛者使用普通话脱稿演讲,以2-3张精简PPT为宜,演讲内容紧扣科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今年是研究院第五次参加该项比赛,前四次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责编:朱心韵)